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制造服务业VS软件业 中印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比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 02:20 第一财经日报

  李曦寰

  近年来,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新兴的融资市场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了国际投资银行的目光。在去年,如果以企业所在国家和地区列表,中国和印度分别以245亿美元和161亿美元的融资总量,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排名第八位和第十一位,是亚洲资本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国家。

  但作为亚洲新兴资本市场的代表,中国和印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却大不相同。如果对从2000年到2005年底这两个国家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做一些基本的分析,就很容易得出一个直观的结论——中国企业起步较晚,但融资总量却比印度企业大许多。中国大量优质国有资产近年来在国际融资市场上IPO上市,其巨额的融资总量使中国企业迅速成为亚洲新兴市场的领头羊。

  在

资本市场高度细分的今天,上市金额的总量或者案例数量已经不再是国际投行关心的唯一问题。如果进一步研究中印两国企业的IPO统计数据,就不难发现,上市募集资金企业的不同产业结构是一个更加令人感兴趣的话题。

  印度发达的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服务业无论在融资案数量和融资金额上都领先于其他印度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表现稳定,受到投资人的肯定。与之产生鲜明对比的则是基础设施建设,与基建相关的产业并不是印度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主流。对于这个结果,任何华尔街投行的分析师都不会感到意外,因为他们只要到楼下的技术部门转一圈就会发现公司的IT部门几乎坐满了来自印度的工程师。

  这些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计算机高科技企业大多集中在印度南部重镇班加罗尔地区。Infosys、Wipro、Tata等大批经营软件外包业的高科技公司,随着近年来美国乃至全世界的高科技浪潮,迅速扩张走向国际市场。班加罗尔地区也因此被称为印度的“硅谷”。受过高等教育而且勤劳实干的印度软件工程师用一行一行的程序打造出了一个又一个软件业成功的典范,为这些公司在国际融资市场上优异的表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去年,Infosys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成功地后续上市,融资额超过10亿美元,显示了国际投资人对印度软件外包业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

  相对于印度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精品店”式的发展模式,中国企业更像大而全的“仓储式购物中心”。

  在历年境外IPO上市的中国企业中不乏高科技企业,但还是基本上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真正意义上的软件公司很少。

  比如去年年底在纽约

证券交易市场IPO上市的尚德集团。这家来自中国无锡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从事
太阳能
电池的生产,在去年12月中旬上市以来,股价已经从IPO的20.35美元上涨到将近40美元。

  不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的中国企业并没有像印度企业那么突出的产业结构特征,从融资总量来看,大型国有企业占了绝对主导地位。对于中国市场,各大投资银行的策略很清楚,那就是尽心尽力,注重长期回报。从大摩到美洲银行,各大国际投行尤其是综合性的巨型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无不在中国市场招贤纳才,拓展客户关系,保持良好的公关形象。毕竟,任何一个大型国企的上市都意味着动辄数千万美元的巨额承销费。面对实实在在的盈利,各大投行在中国的竞争日趋激烈,每一家中国企业的IPO都能够牵动华尔街敏感的神经。

  今年亚洲新兴资本市场一定会继续红火,而国际投资银行对于中国和印度企业的争夺还将继续。然而,大家关心的对象也许不再是天文数字般的融资额度或者数千万元的承销费用,而更可能是如何在相关产业中筛选寻找符合自己口味的投资对象。对于那些行业中的佼佼者,投资银行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但这恰恰是新兴资本市场逐渐成熟的标志。

  注:本文数据来源为美国金融逻辑公司。作者是美国金融逻辑公司全球投资银行技术部主管,高级商业分析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72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