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马术圈] 当绅士遇见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 00:5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孙志坚(中国马业网总经理)

  蓝天白云下策马奔驰,做一个勇敢的骑士,是许多人心中的梦想。

  上戴头盔,身着骑士服、马裤,配手套、马靴;英俊挺拔的身姿;周围风景秀丽的马术场地内,时而优雅慢步,时而快步向前。

  春暖花开之际,热爱骑马的人会集结身边的朋友,从喧哗的市区去景色怡人的郊区甚至大草原去放松几天,寻找策马飞奔的感觉。

  这两种不同的骑马方式,通常称其为"场地马术"和"野外骑乘"。无论是哪种骑法,都必须遵守一个原则:你必须发自内心地把马当成你最好的朋友,你才有资格上马!任何虐待马匹的行为,都将被视为违背骑士精神,也就是骑士的绅士精神。这精神的核心就是人马平等。

  场地马术训练通常是英式,保留了宫廷式的基本步伐,骑手姿态都非常挺拔;服装要求很严格,头盔、马裤、马靴和护腿都是必需装备。学习马术课有时间限制。高水平的温血和纯血马一次提供一两小时的训练,休息一两个小时后马的体力得到恢复后再次上课。学习者一次学两三个鞍时。在场地内上马术课时总有教练严格把关,身体的姿态、手脚的动作都有严格规定,每节课只练习一两个动作,进度非常慢,甚至令人感觉枯燥。场地内的训练掌握了一点技巧之后,学习者都想立即驾马狂奔一阵,找找速度刺激,于是有的人就有了体验野外骑乘的自由的想法了。

  突破场地训练圈的空间限制,随心所欲地四处溜达,寻找畅快淋漓的放飞快感。野外骑乘多数是美式牛仔骑法,姿势比较随意,更加能突出野骑的野味儿。你可以选好一匹马一直骑到筋疲力尽为止,许多人甚至带着马在野外过夜。

  但对于初次骑马的人,在短时间内很难找到野外骑乘的乐趣。场地马术是根本,把基本功练扎实了,骑马才真正成为一种享受!顺便说一句,如果带着马远行,晚上照看马儿还是一件令人发愁的苦差事。

  绅士运动

  马术是绅士运动,在西方,马术就是绅士的代名词。

  在国外,从总统到各界名流,都是马术运动的忠实爱好者。俄罗斯总统普京有自己专用的马房来骑马,法国总统希拉克、前德国总理施罗德都是忠实的马术爱好者和参与者,而美国总统小布什更是在美国德州拥有一个自己养马的庄园。英国王室与马术运动有着不解之缘。

  2005年我去欧洲时,适逢法国马术大赛举行,比赛现场不时可以看到7、8岁的小孩子牵着自己的小马走过,马术运动的根基已经深深扎根于普通人群之中。

  世界闻名的奔驰、

保时捷、VISA、百威等最著名的品牌都是马术运动的热心赞助商。愈百年历史的德国奔驰公司就是马术大赛和活动的热心赞助商之一。顶级马术马同时也拥有亿万身价,奔驰公司的老板不仅骑马爱马,还花天价巨资45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5.4亿元)购进用于育种的公马。

  马术运动是在马上进行的各种竞技运动的总称。内容包括骑术(骑马即属此列,另外包括竞技马术,如场地障碍、盛装舞步、三日赛等奥运会项目)、赛马、双驾马车、马球等项目。

  骑马、乘坐马车和在马上进行各种比赛的活动最早发源于亚洲。距今4500年前,中亚一带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便发明了车辆(用现已绝迹的一种野鹿牵拉)。四五百年之后,又开始使用马匹。最初的骑马活动十分危险,因为当时还未用马鞍。古代的东北非、西亚、中亚、南亚和南欧,是

赛车、赛马活动最流行的地区。公元前4世纪,马球运动已从亚洲传入南欧,当时波斯国王曾将一个比赛用球和一支球杖作为礼物赠送给马其顿国王。此后,埃及、中国、日本等都盛行马球运动。

  近代马术运动起源于英国。1900年第二届奥运会上,马术被列为比赛项目,内容包括障碍赛、跳高和跳远比赛。1912年第5届奥运会才开始把三日赛、障碍赛、盛装舞步赛3项列为比赛项目。

  马球运动在现代社会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也为许多王室贵族和上层人士所青睐。马球运动于18世纪从中国西藏西部进入印度的曼尼普尔省。这里的英国殖民者对这项活动很快着了迷。他们把马球继续传向印度各地,并于19世纪带回英国。马球运动传入欧洲后,先后为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俄国和德国引进。最后再越过太平洋辗转传入阿根廷、墨西哥、美国等国。在1908年、1920年、1936年奥运会上,马球都被列为比赛项目。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

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