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邮市投资] 邮品销毁箭在弦上 炒新思维应该转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 00:49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宝木

  大规模销毁邮品的行动即将在上海拉开帷幕,这是继2004年大规模销毁30多亿元编年邮票之后的又一次销毁行动,其对象是1992--2003年发行的邮品,此次销毁的不仅仅局限于编年邮票,而拓展到近12年来所发行的邮品。除了邮票之外,还包括各类邮资封片和集邮品等。从近十年来的市场变化看,销毁是目前的唯一选择,与其"跌跌不休"地长
痛,不如彻底销毁的短痛。当然,大规模的销毁同样会令低迷有加的邮市发生质变。随着销毁的不断深入,过去成为打折票源头的新邮库存不会再流入二级市场,横在邮市复苏路上最大的拦路虎被清除了,这是邮市基本面改观的重要信号。

  然而,多年来市场形成的炒新氛围并不会一下子消失,炒作新邮仍然是阻碍邮市复苏的一大痼疾。鉴于炒新会造成大量新邮的市场价格混乱,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堤外损失堤内补的情况,往往使得全年新邮出现大部分跌价而小部分高高在上的现象,难以杜绝新邮在二级市场打折的问题。如今年前2个月发行的新邮中,由于"狗年"全张票溢价极大,使得此后发行的"武强木板年画"和"民间灯彩"

邮票继续在二级市场上打折,新邮打折的问题无法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鉴于此,笔者认为2006年管理层调控邮市的方针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干净利落地销毁历史遗留的1992--2003年库存邮品;二是重拳打击新邮炒作,其最终目的就是消灭困扰市场十余年的新邮打折现象。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2006年发行的新邮不公布发行量,为什么新邮在6个月发行期结束之后销毁,这样既能在发行量不明朗的情况下打击炒新,又能够在发行期后消灭库存,可谓是一石二鸟。

  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何顺势而为就成为2006年把握市场机会的战略思维。那些深幅打折的编年邮票(含此段时间发行的邮资封片)极可能是今年凸现投资机遇的重点板块,而新邮炒作会逐步退潮,以体现邮票投资理性化的回归。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

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