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高资源价格下的市场路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 09:09 中国证券报 |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 导致商品价格波动的,不是存量而是增量。当前供应方出于对需求增量的担忧而迟迟未能增加产能,是近来大宗能源、原材料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 对当前的中国而言,要缓解高资源价格带来的压力,关键不在实物层面,而是在金
增量决定价格波动 从价格形成机制看,导致市场波动的,实际上往往并不是存量,而是增量,即使增量相对于存量未必占较大比重。近年来高资源价格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增量需求。因为资源的开采需求相对较长的一个投入时期,因此,从短期来看,需求波动就可能导致价格大幅波动。在需求强劲增长和价格高企的环境下,由于各种原因,供给增长不能及时跟上,导致供需缺口较为严重。在供求决定价格的经济规律作用下,能源和资源价格自然就会上涨。其中影响供给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由于对需求方缺乏合理预期,供给方不愿意增加产能,从而导致供需缺口的加大。 实际上,从资源专家预测看,全球范围内主要矿产资源的供求基本平衡。例如,澳大利亚铁矿石应足够供应中国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钢铁需求,中国对许多矿产资源的迅速增长的需求对于这些资源拥有国来说,实际上是其矿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严格来说,这些资源拥有国并不担心中国需求,但由于来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需求出现显著波动,那么,这些矿产拥有国如果进行大规模投资,显然需要巨大投入,投入之后扩张产能在新兴市场需求下滑之后就可能存在巨大闲置。 因此,在中国依然面临巨大资源需求趋势下,就不能再仅仅依靠以现货为主的消极采购方式和直接投资购买矿山等路径,而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来完善中国对于这些资源的价格发现机制,以及价格波动可能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的金融管理工具。只有具备这些超前性的市场和工具,需求波动可能对供给扩大带来的冲击才可能会明显减缓,资源拥有国才可能大胆投资扩大产能,弥合供求缺口。 因此,当前对于中国来说,要缓解资源居高不下的价格带来的压力,最为关键的,可能不在实物层面,而是在金融层面,在与资源相关的金融市场的完善层面,通过金融市场的完善来平滑波动的需求,管理波动带来的风险。 利益博弈出现新格局 随着经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资源价格波动也受到全球范围内流动性过剩带来的影响。由于全球金融市场上资本流动性过剩。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将这些流动性中的一部分转移到了当今的石油市场。当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造成需求供给平衡偏紧时,来自金融投资者的需求将快速推高相关商品价格,并从中牟取暴利。 相对来说,石油泡沫不会持久,因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石油等能源消费上占比远远大于中国,不会容忍能源价格长期处于高位。当价格上涨到一定幅度,严重地影响它们自身利益时,它们就会主动采取措施挤压泡沫。当然,这也是建立在能源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 对于中国来说,铁矿石、铜等多种工业基础原材料尤需关注。欧美由于基本上完成了产业升级,对这些工业原材料的依赖程度已大大降低,会容忍其价格在金融资本的推动下大幅上涨。反观中国,由于产业发展阶段的因素,对工业原材料的进口依赖增长很快。中国不可能靠自己本国的原材料实现工业化,这方面的资源可能日益成为一种“硬约束”,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工业原材料可能出现的危机和市场波动,加强资源结构的调整和掌控。 多管齐下创造新途径 中国的资源问题必须通过全球范围内市场配置来解决,不可能单独依赖自身这个封闭环境。但在全球市场上,如果国内各家企业分开采购,最终可能因为每一个公司都缺乏市场垄断力而丧失定价能力,不得不接受对方高报价,尤其在采购对象单一时,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在进口资源方面,中国企业由于缺乏协调机制,谈判能力低下,资源价格降不下来现象比比皆是。尽管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采购国,有着世界“吸铁石”之称,但在2005年度与澳大利亚公司就铁矿石价格上涨的谈判中,中国却不是大赢家,最终国内钢铁企业无奈地咽下了铁矿石价格上涨71.5%的苦果。 对于中国来说,当前的资源进口博弈面临此前快速发展的国家所没有遇到的格局,主要是因为欧美等快速成长、需要大量资源的时期,全球资源供应实际上非常分散的,但是,当前中国面临的新课题则是,全球资源供给方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例如澳大利亚和巴西等,资源需求方也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例如中国和印度,这是一种迥异于此前路径的博弈环境,需要重新评估我们的定价策略。 对于中国来说,最为关键的,当然还是要提高自身的定价能力,特别是统一把握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总体趋势进行谈判的能力。同时,要充分熟悉和利用WTO规则,灵活运用收购兼并等手段获取外部资源支持,加大对再生能源利用的支持力度,积极利用石油及资源期货市场,防范石油及资源供应过程中的风险。 据估计,到2020年,如果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30亿吨标煤,人均消费量也只有2吨标煤左右,接近目前世界的平均水平。而中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可采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0.0%、5.0%和57%,能源供应面临较大挑战。只有有效地把握全球市场供求关系,主动灵活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才能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还必须要注重资源和能源领域的行业组织的发展,实施对外采购联盟和海外协同作战的战略,提高对外采购中的谈判能力。随着中国产业的发展,中国很多行业的产品在全球已占有相当的比重,今后应加强主动定价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只会“杀价”。要尽快从目前的盲目打价格战,转变为相关行业的组织化行为,联合对外进行谈判,以此形成国际市场的定价能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