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破解大宗商品低卖高买之怪状 打造虚拟经济平台是关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 09:09 中国证券报

  编者按:近年来,国际范围内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期铜价格涨至百年来历史高点,原油、黄金、白糖、天然橡胶也处在过去20多年来最高点。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中国越来越需要依赖国际市场来获得资源,因此,身处资源价格的持续上扬背景下,中国经济所可能遭受到的影响和冲击不言而喻。更为关键的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如何寻求一个新的化解资源约束的路径?此间我们约请业内专家,分别对此进行分析,以期有益于读者。

  南开大学教授刘骏民

  近年来,中国“消费量和需求量”这个“强势因素”,不仅没有用上,反而被大宗商品虚拟资产价格不断走高的震荡行情“牵着鼻子走”。要改变这种情况,不仅仅有待于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而且有待于我国整体上虚拟经济的发育状况和整体虚拟经济的稳定性及其风险监控能力。

  大宗商品定价基本上采用期货定价方式,也就是说买卖双方谈判的不是价格,而是升贴水,包括品质升贴水和地区升贴水。因此,大宗商品定价主要依靠其期货价格。但是,期货市场不仅仅是该商品的实际需求者和供给者参与,其中还有大量的投机者参与,他们既不需要这种商品也不生产这种商品,其唯一目的是在期货市场上赚钱。但是,在该商品的供求出现明显变化时,价格升降方向就可确定,而不确定的仅是升或跌的幅度问题。于是投机者就不会均匀或大致均匀的分布在看跌和看涨两边,而是站在一边,这样,曾经被百般推崇的价格发现机制就被大规模的投机扭曲了,期货市场也就成了歪曲价格的市场。在

原油价格从35美元涨到55美元的过程中,一些机构曾经计算出其中有12美元是期货市场炒起来的。显然期货市场的炒作与大宗商品交易价格密切相关,期货市场在某些条件下对商品价格起着削减其波动幅度的作用,而在另外一些条件下则对价格波动起着推波助澜的效果。

  大宗商品多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特别是在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中,大宗商品多是能源和原材料,决定其经济命脉。期货交易则是这些大宗商品定价的基本方式。在19世纪英国以及20世纪美国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的过程中,期货市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今天,英、美两国的商品期货市场主导了全球石油、金属、大豆等大宗商品的定价。目前,与其说中国因素对大宗商品定价的影响被夸大,不如说中国因素正在成为被投机者用来炒作大宗商品价格牟取暴利的机会。期货交易定价成为大宗商品定价的基本机制,而大宗商品的价格对以制造业为主的

中国经济则是至关重要的,缺乏期货交易定价的决定权,使当前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经济处于十分不利地位。

  期、现两市联系密切众所周知,但期货市场与

股票、债券、外汇、地产市场甚至某种收藏品市场等的密切关系则往往被忽视。人们重视实际的供给与需求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忽视投机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重视期货与现货和实际生产部门的关系,忽视其与其他虚拟经济活动的关系。我们之所以要提出虚拟经济的概念,而不是用金融的概念,就是因为在现实中,投机活动将上述领域联系成一个比金融涵盖范围更广泛的领域,二是投机活动的突然转向,将使得大量资金在这些领域之间迅速流动,导致这些部门之间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的密切程度超过各自市场和其实体经济中对应部门的关系。因此,对虚拟经济的整体的认识在风险控制上有重大意义。国内机构对国际投机力量认识严重不足,近年来,国内期货界一直大造舆论,要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却没有考虑到中国缺乏必要的虚拟经济平台。

  而国外虚拟经济领域不但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而且有评级和舆论的“霸权”。据JP摩根全球货币、大宗商品和固定收益产品策略师约翰·诺曼德统计,在过去4年,有700亿至1000亿美元投资进入了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他们在虚拟经济系统中对资金流向和流量有重大影响。因此整体的认识虚拟经济与具体的认识各种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同样十分重要。

  作为一个大宗商品消费和需求大国,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消费量和需求量”这个“强势因素”,通过国际虚拟经济系统来搭建自己的虚拟经济系统,削弱大宗商品的波动幅度。但是目前这个有利的“强势因素”不仅没有用上,反而被国际投机商作为炒作大宗商品价格的由头,造成我国“越高越买、越买越高”,被国际大宗商品虚拟资产价格不断走高的震荡行情“牵着鼻子走”。要改变这种情况,不仅仅有待于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而且有待于我国整体上虚拟经济的发育状况和整体虚拟经济的稳定性及其风险监控能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