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东北试点一波三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 08:28 中国证券报

  本报实习记者董文胜沈阳报道

  种种迹象表明,东北区域电力市场改革试点正在放慢脚步。2月下旬,更有媒体报道东北区域电力市场的竞价上网试运行将暂时搁置。

  “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大家都在等政策。”熟悉东北电力市场情况的人士告诉记
者,国家发改委已将第二次煤价联动的建议上报国务院,但尚未有定论,未来电价不确定性太多。

  市场化“三部曲”

  东北电力改革是我国第一个电力区域市场改革试点。试点区域涉及三省一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东部地区。

  从1999年开始,东北就开始了“厂网分离、竞价上网”的电力改革试点。东北区域电力市场的试点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模拟运行,检验技术支持系统是否可行,规则是否合理等;第二步进行试运行,而且仅开放年度和月度竞价市场,采取追溯结算的方式;第三步才是正式运行。最后,可以逐步开放日前市场和实时市场。

  目前,东北已经有29家电力企业竞价上网。它们的总装机容量占整个东北电力市场的52%,达到2144万千瓦。但10万千瓦以下的机组、水电、风电没有进入竞价市场。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2004年1月,东北区域电力市场进入模拟运行状态,12月份进入试运行状态,进行年度竞价以及月度竞价。2005年1—4月份,这个工作曾一度暂停,5月份又恢复运行。

  电改碰到“拦路虎”

  实际上,地方政府并不希望电价上涨。在记者采访期间,吉林省就已经向电监会东北局诉苦:电价不能涨。吉林是一个农业大省,电价牵动全局。吉林本身也是一个电力资源丰富的省份,电价还有下降的趋势。而另一方面,电厂苦于电煤价格上扬,已经无法承受成本继续上涨的压力。

  我国电价由政府控制,而如何消化电力成本上升的压力则是电厂自己的事情,电价改革的目的又是要让市场说了算。这个矛盾是东北区域电力市场本身无法解决的。

  对于东北电力改革来说,遇到的麻烦还不仅仅是这些。

  来自国家电力公司动力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表明,从已经形成的上网电价机制看,弊端非常明显。一是对老电厂和电网按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原则核定,通过实行“燃运加价”政策,消化上游成本的变化;二是新电厂,实行以个别成本为基础的还本付息、一厂一价、一机一价的定价方式。其结果是老电厂和电网电价严重偏低,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新电厂价格偏高,回报可观。

  而为了考虑就业压力,地方政府用电偏重于地方电厂。这又为竞价上网设置了一个社会障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