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构建中部崛起增长极至关重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 01:5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编者: 一段时间以来,“中部崛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最近,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使得“中部崛起”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对此,我们需要进行理论思考,以寻求适合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来“撬动”中部的“崛起”。
王业强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生 安树伟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陈南岳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实施“大都市圈”战略 一是要大都市圈化有利于建立最有效的支撑产业群成长的区域空间结构。中部崛起应抓住机遇促进武汉、郑州-洛阳-开封、芜湖-合肥-安庆、长沙-株洲-湘潭、南昌-九江-景德镇、太原-忻州-朔州-大同等几大联合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以此来促进中部的崛起。二是要加强中部地区城市经济网络建设。城市经济网络是城市之间从事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空间分布与要素组合的框架结构。依托城市经济网络,可以充分利用城市之间的各种经济社会联系把区域内的资源、要素、企业、经济部门及地区组织变成一个具有不同层次、功能各异、分工合作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系统。此外,中央政府还应建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调控机制,为中部地区城市经济网络的建立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主持人:“中部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又一项重大战略部署。那么,实现“中部崛起”战略应当从何入手? 王业强:实现中部崛起战略,首先要解决中部地区老工业城市存在的问题,要研究提出国家支持的中部地区老工业城市范围以及政策,积极推进中部地区老工业城市振兴。另外,要充分利用中部地区在区位、资源和发展时机方面的后发优势,扬长避短,打造一批中部的特色产业,走出一条有中部特色的协调发展之路。 陈南岳:我认为,中部崛起应重视中部增长极的构建。也就是说,在区域经济实践中,要善于利用不平衡发展规律,把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到具有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较大关联度并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上,依赖这些具有创新能力行业(产业增长极)取得区域的快速增长和大规模效益。 安树伟: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六省,国土面积102.8万平方公里,由于行政区边缘经济现象在这里表现得比较典型,要促进中部崛起,就必须淡化行政区边缘经济。 培育中部产业增长极 主持人:中部地区具有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区域不同的区位与资源优势,如何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有创新能力的产业作为经济增长极,这种差异化竞争策略对于落实“中部崛起”战略有深远意义。 陈南岳:确实如此。增长极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而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的部门。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聚集于经济空间的某些点上,并形成了增长极,并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这里,增长极实际上就是产业增长极。采取增长极战略的核心是,既要通过资源优先配置的原则使特定增长中心迅速成长,又要使增长中心的发展能够有效地带动周边落后地区共同发展。 为了促进中部产业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在产业选择和发展上:一是要把中部地区现有的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做强和做大。其实,中部地区具有较强大的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如原煤生产基地、水利、火电发电基地、机械生产、加工基地、汽车生产基地、有色金属基地和建筑材料生产基地。这些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是中部工业现有的基础,且在全国工业行业中产值比较高,为中部地区经济崛起铺垫了基础。今后要用现代技术改造这些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二要大力扶持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虽小,但具有一定的基础。要根据中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研发优势,立足于自主创新,筹划高起点的发展项目,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中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部地区已经形成了若干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可以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密集、高科技人才众多的优势,与产业技术改造相结合,诱发现有资源存量,把新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由于高新技术产业本身的前瞻性和高风险性,特别需要政府的支持。所以,我们建议中央政府对中部地区的这部分产业,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予以支持,以增强中部发展的活力。 王业强: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中部制造业是实现中部崛起、保证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推进,中部地区发展制造业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第一,各地区支柱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如湖北有武汉至襄樊至十堰汽车产业带。第二,中部区域制造业间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如湖北省的钢铁产业,江西省的铜业、稀土和陶瓷等产业,湖南省的有色金属产业及河南则是著名的耐火材料基地。第三,中部地区有丰富的能源和劳动力优势。如山西的煤炭,以及中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第四,中部地区有相对集中的工业布局,尤其是在传统工业制造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当然,中部制造业的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在全球制造业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中部制造业市场竞争力正在降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全国水平。“中部塌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目前世界制造中心向我国转移、东部产业结构升级加速的大背景下,中部地区应抓住机遇,打造中部崛起的经济脊梁,选择以汽车为龙头的机电制造业、钢铁为重点的材料工业、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轻纺制造业等作为战略重点,推进中部经济发展。 中部崛起必须淡化行政区边缘经济 主持人:在目前我国区域经济运行中,政府行为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在某些方面已经成为一种经济主体和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并且对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会产生直接、突出和独特的影响。因此,如何消除行政区域的诸多限制对促进中部崛起的影响,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安树伟:实际上,我的看法是,中部崛起关键还是要看中部各省地方政府如何打破行政区划和实现合作。这里,有一个现象应该引起注意,那就是中部地区存在着一种“行政区边缘经济”。所谓“行政区边缘经济”是指国家经济内由于行政区划、政府职能和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和“边缘效应”的影响,而在行政区交界地带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具有分割性和边缘性的区域经济。 由于受行政区划、地方政府行为和“边缘效应”的影响,那些位于区域中心的首位城市和行政中心,往往能够争夺到更多的资源,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而位于各行政区边缘的交界地带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的至今仍处于“边缘化”状态,享受不到经济全球化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推进所带来的好处。即使在资源丰富的省区交界地带,也由于不同的开发主体利益不同,或者项目雷同,或者过度开发。更主要的是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从而严重影响了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区域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另外,由于有关各方对区域整合优势认识的不同,导致有的区域发展很快,有的区域发展比较快,而有的区域几乎没有发展。 由于行政区边缘经济现象的存在,使得行政区交界地带经济活动的欠发达性、不协调性和不可持续性,就使这些区域成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区域。并且,也出现了一种规律性的现象:以省会为中心,由近及远,经济发展水平随距离而递减,经济发展差距随距离而递增,从而使省区交界地带绝大部分为欠发达地区。所以,要促进中部崛起,就必须淡化行政区边缘经济。 为此,我们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逐步消除行政区边缘经济现象。首先,逐步建立和完善商品要素市场。(1)建设市场流通网络,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区域市场,尽快使各级中心城市形成能沟通区内外商贸市场和资本市场等要素流通的市场体系。(2)进一步合理界定政府事权,划清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并以此为基础划分税种。(3)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实现政企分开,消除地方市场分割的微观基础。(4)设计一套科学、规范、可量化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其次,要重视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1)政府本身要认识到区域经济合作所产生的巨大效益。统一的经济运行与管理体制是省区交界地带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要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行政协调。(2)协调关系,化解合作过程中涉及省(区、市、县)之间地方主体间的利益矛盾。(3)为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服务。可由政府出资成立半官方机构,从事研究、咨询工作,为企业集团发展提供高效率的服务。 再次,要搞好跨区管理。这种区域管理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参与合作的各方能否就有关合作的区域管理方式经由谈判达成一致,以及能否最终形成一个超行政区域的调节机构或机制。 陈南岳:确实,中部崛起,必须要淡化行政区域概念,中部地区各级地方政府也应打破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加强各层次的横向交流与合作,这些都是有利于促进中部地域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的。 根据这一发展需要,我们认为要实施“大都市圈”战略,即优先发展市区人口在50万以上的中心城市及其与之紧密联系的周围地区。 推动中部老工业城市振兴 主持人:在讨论中部崛起问题时,我们很容易忽视一个问题,中部地区也面临了与东北地区的相同问题,即如何振兴中部老工业城市,这是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的关键战役之一。 王业强:确实如此。在中部地区城市集中布点的数量并不亚于东北许多重工业城市。但是,随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改革的深化,如同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中部的许多工业企业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工业结构层次低,技术工艺落后;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机制体制落后,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主要矿区采掘历史长,资源濒临枯竭,缺乏后续替代产业,环境和生态破坏严重;城市或矿区基础设施落后。 因此,在总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中部地区老工业城市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研究提出国家支持的中部地区老工业城市范围以及政策,积极推进中部地区老工业城市振兴。我们认为,在中部老工业城市问题上,应该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要确立中部老工业城市的识别标准。如同东北问题一样,中部地区城市并不都是老工业城市。中部地区有一批五六十年代建立起来的老工业基地,其中有不少目前面临着诸多困难,需要中央政府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扶持。为此,应在总结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经验的基础上,将国家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政策措施延伸到中西部地区,重点是针对那些问题突出的老工业城市。 第二,依托城市群振兴中部老工业城市。在谋求中部崛起的实践中,中部各省探索打破区划和行业等壁垒,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目前城市群已渐成中部各地的经济隆起带。并已逐渐打破了中部地区一些固有的区划、部门和行业壁垒,按照分工协调、优势互补的规划,逐步形成各地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因此,中部地区老工业城市的振兴必须进一步强化毗邻城市之间功能互补,在城市产业定位上相互配合,打造2小时城市圈,实施城市组团竞争战略。 第三,加强中部老工业城市的科技创新功能。中部老工业城市不同于发达国家的萧条区,萧条区是自然的老化、衰落,而老工业城市是“未老先衰”,其关键问题在于自主创新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总是重复引进------落后------再引进,缺乏创新精神。因此,中部老工业城市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崇尚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推动企业创新文化的建立。 第四,促进资源型城市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目前,中部地区已有一些资源型城市开始进入老年期,有相当一部分城市进入了中年期,各种结构矛盾日益凸现。因此,今后在进一步加强中部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的基础上,要鼓励中部资源型城市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积极培育接续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加工增值程度。同时,要建立和完善衰退产业的退出机制,加强对矿山沉陷地的治理和生态恢复,并加大国家财政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 第五,全面规划中部老工业城市的振兴。老工业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应放在带动能源、原材料工业升级,扶持装备制造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扶持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城市或矿区的基础建设;支持解决国有企业历史包袱和体制性障碍,重点是解决企业办社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引进外资等改组国有企业。 链接: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2006年2月1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中部崛起”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继“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之后,又一项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大战略。 ●中部崛起涉及到占全国十分之一国土和占全国近三分之一人口的中部六省(含湖北、湖南、河南、山西、安徽、江西)。 ●“中部崛起”战略: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主持人邹民生陈剑立) 观点: ●中部崛起应重视中部增长极的构建。依赖这些具有创新能力行业(产业增长极)取得区域的快速增长和大规模效益。 ●要促进中部崛起,就必须淡化行政区边缘经济。 ●实现中部崛起战略,首先要振兴中部地区老工业城市,要充分利用中部地区在区位、资源和发展时机方面的后发优势,扬长避短,打造一批中部的特色产业,走出一条有中部特色的协调发展之路。 编余: 中部六省在地理上可以说是中国的腹地,在经济上同样也有着战略纵深的意义。中部塌陷问题,一直是中部地区人们的隐忧,也是中国经济的隐忧。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梯度结构中,东部的率先发展为中国经济的整体腾飞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现在提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可谓正是时候,然而“中部”怎样崛起,是不是还要走东部发展的老路,这是一个问题,如果要走新路,那新路又在哪里呢?在起步的时候,把这些问题想想清楚不是没有意义的事。 ------亚夫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