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严防国企控制权旁落 上海国资动议新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5日 15:31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张勇 上海报道

  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完成股改任务的上海,目前不得不面临随之而来的另一种风险,那就是政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正在被削弱,甚至部分丧失。

  根据国盛证券研究员张毅的分析,上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经过股改之后,国家股的
持股比例将整体下降10个百分点左右。

  本报获悉,上海国资部门正在制定相应措施防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风险。而且,“股改前会有一个结果”。

  控股比例下滑

  截止到2006年1月底的股改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市国资委下属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完成股改和进入股改程序的已达到48家,涉及总股本343.1亿,分别占应股改公司的65.4%和68.4%,平均值超过了2/3。已经通过表决的35家上市公司的对价水平平均为每10股送3.44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按照目前的平均对价水平,张毅认为,上海市属国有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在经过股改后将平均下降10%左右。“这意味着股改后,上海国资对上市公司的控股程度下滑至30%-35%,通常,这个持股比例在一个全流通的市场里是很容易失去公司控制权的,如果控制权失去了,也会失去许多利益。”

  上海市国资委主任凌宝亨不久前表示,股权分置改革后,国有上市公司控股权将进一步稀释,尤其对于一些股权比较分散的上市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获得控制权十分容易,必须制定有效措施,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防范控制权转移风险。

  虽然这种风险普遍存在,但在上海却显得尤为突出。分析人士指出,在上海,政府很多时候要通过上市公司来施展政府性的经济行为,因此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欲望较强,同时也就更担心公司控制权的转移。

  仅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就可以发现,上海本地股的政府色彩浓厚。目前上海本地上市公司138家,市属上市公司97家(其中国有上市公司89家),占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的70.29%。在深圳,这个比例只有不到60%。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一份研究数据显示,在上海本地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为43.13%,而其中绝大多数的第一大股东为市属国有企业。

  光大证券研究所范宏宇研究发现,股改之前,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约为流通股市价的4%,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越强,则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便越高;而公司流通股规模越大,则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便越低。

  “快”、“稳”之间的分寸

  “对于股改,我们一直是采取积极有序的方针来推进,不过也应当注意,上市公司控股权被削弱及其造成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上海国资委内部人士表示,“对于这一点,我们在股改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研究了。”

  这方面的研究也由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承担一部分,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一位人员称:“最近国资委也跟我们交流了很多次,估计在股改完成前会有一定的成果。”

  此前,国务院国资委曾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要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时要设定最低持股比例。

  本报了解到,上海国资部门目前主要考虑的是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管理和经营效率,以及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和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至于具体的措施,如对企业的优惠政策、政府担保等方面会有所考虑。另外就是严格控制股改后国有流通股份的出售,控制好比例。

  上述国资委人士指出,一些影响到上海整体经济计划的企业将是控制权争夺的重要目标,例如G电子目前正在进行的LCD计划就是属于上海市重点扶持的项目,而该公司大股东曾在股改前通过股权转让及市国资委的注资,增强了控制权。

  一些上市公司管理层也在为自身利益而试图减少控制权的转移风险。知情人士介绍说,目前上海很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负责人是由政府指派,G陆家嘴的高层就来自上海市财政局。该公司管理层为减少持股比例过多地降低,股改对价方案最初确定的是10送3股,之后由于流通股的反对才上调到了10送3.5股,但公司管理层同时要求大股东的限售期为三年,这样也能够减缓控制权转移风险的发生。

  分析人士指出,在公司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掌握于管理层之手。公司一旦被接管,管理层的利益将直接受损,并因此更多地介入控制权的争夺。

  万家基金研究总监潘刚认为:“在后股改时期,上海还是需要把握好推动股改和控制权管理之间的平衡。”而且,“由于上海政府对上市公司的扶持力度很大,因此上海也就更加重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1996年之前,上海本地股重组基本以市场行为为主,而在1997年之后,上海市政府在本地股重组中的作用明显加大,重组基本上由政府推动。最典型的情况是,白猫股份、G永久、第一医药、G都市、宝信软件等公司都曾经连续亏损多年,而在2001年成功进行了资产重组,集体扭亏。

  在为本地上市公司付出了如此多“心血”的情况下,上海自然需要稳定住国资在上市公司中的控股地位。

  不过,潘刚认为,要找到这种“快”与“稳”之间的平衡点并不容易,一些国有股比例本来就不高的公司,采取哪种对价方案才能既不影响股改又能稳定控制权,的确比较难处理。

  因此,上海国资还将面临不小的考验。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