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上更需监管创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5日 15:20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李学宾 近日,证券业协会副会长黄湘平一鸣惊人,他透露,融资融券业务的有关规则正在制订过程中。业界望眼欲穿十余年的信用交易制度,终于有望瓜熟蒂落。 对此消息,市场喜忧参半。一喜的是,此表态背后暗示着决策者对市场的判断已经
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信用交易制度利弊互现,如何能更好地趋利避害,应是题中要义。管理层力推信用交易制度当然反映了其在风险管理上的自信,但是,信用环境的缺失一直是中国资本市场低迷的顽疾,任何改革和创新都绕不过这个坎儿。信用环境建设一日不精进,改革和创新就一日不能惠及普通投资者,从而大打折扣,甚至会被市场所怀疑,市场的机会也会被所谓的创新所窒息。以上正是市场的忧虑所在。 实际上,目前资本市场大力进行的创新大潮更多表现在产品创新上,对于资本市场的监管创新似乎一直被管理层所忽略。广为市场诟病的“基金利益输送”、“投票门”等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恰恰是市场的监管者在监管上的“创新”不够!市场中的有识之士大多已认识到个中要害,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技术性措施。比如建立信用账户和建立信用交易的专用席位的建议,是为了防止机构利用信用交易做文章;比如,建议要量化融资质押证券强制平仓的预警线和平仓线,以有效控制风险。 但是,中国经济运行的复杂程度超过任何一个国家,作为中国经济的一面镜子,中国资本市场不可能不映射出其间的复杂矛盾。以上制度大多不能照顾到证券市场中的复杂利益纠葛,难免在实施中形同虚设。作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的马前卒,资本市场上的监管创新同样需要协调和规范各相关部门的行为。从过程审计到从业人员的资产公开和高薪养廉以及一系列严刑峻法的引入,都需要拿出产品创新的勇气和智慧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资本市场要想成为世界上有竞争力的市场,就必须有一系列监管创新,建立世界上最严厉的监管体系,从而以法立市,以法强市。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