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追查欧盟歧视中国商标事件 恶意诋毁不能容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 02:49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实习记者 薛黎

  《上海证券报》率先报道的“非中国制造”商标事件激起强烈关注。“中国证券网”截至23日21时的调查显示:对“非中国制造”商标持“带有明显贸易歧视应被否决”以及“有损我国国体和尊严不应受理”意见的读者,比例分别达到51.18%和40.15%,两者相加达91.33%,比前一天增加了0.7%。

  欧盟:将按程序办事

  23日,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商标部门负责人Hans Jakobsen就“非中国制造”事件在接受《上海证券报》独家采访时介绍:“我们平均每年会收到6万份商标申请。所以,在处理‘非中国制造’商标申请时,我们并没有带着成见区别对待,整个审查程序都是按欧盟商标法来进行的。”

  Hans Jakobsen表示,很欢迎中国的任何个人、企业、团体以第三方的身份提出反对意见,这也是最好的解决途径,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一定会在法律框架下进行调查。

  当记者向他介绍“中国证券网”的网上调查数据中有超过90%的中国人认为该商标“应该否决”和“不应受理”时,HansJakobsen表示,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已经关注到此事,当天一早就已经有职员专门为此事向他请示如何处理。

  他还建议中方仔细研读一下欧盟有关方面的法律。他说:“欧盟不会因第三方的喜好等情绪而作出决定,遵守本地区法律是第一位的。”

  Hans Jakobsen还向《上海证券报》介绍,国家名如“China”是不能注册成商标的,但在商标里使用这个单词还是合法的。

  根据欧盟商标法,欧盟将在受理申请后一年左右决定是否公告该商标申请,公告期是三个月,在这期间如果没有人提出异议就可批准。一旦批准,“非中国制造”的商标将在欧盟25个成员国内有效。

  中方:已启动应对机制

  中华商标协会法律部杨主任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当天北京商标事务所已经与中华商标协会的相关领导就“非中国制造”商标事件进行了第一次正式磋商,商讨对策,其中最重要的是决定要以哪种名义提出异议。

  北京商标事务所所长、中华商标协会副会长袁世环向记者透露,目前国内以第三方的形式向欧盟提出反对意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国家工商总局的认可下,以中华商标协会的名义向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提出异议;二是北京商标事务所与中华商标协会协商后,以北京商标事务所的名义提出异议。

  但袁世环表示,无论如何,北京商标事务所一定会有所行动。

  全程参与了青岛海信“HiSense”商标被西门子抢注赎回谈判事件的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公司资深代理人张保国对记者表示,希望能以政府部门的名义向欧盟提出反对。“这样的话,即使反对意见被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否定,我们也还有机会向欧盟法院提出上诉。”

  中国企业:不能容忍恶意诋毁

  “中国证券网”截至23日21时的调查显示:对“非中国制造”商标持“带有明显贸易歧视应被否决”以及“有损我国国体和尊严不应受理”意见的读者,比例分别达到51.18%和40.15%,两者相加达91.33%,比前一天增加了0.7%。

  企业方面的反应则相对冷静,青岛双星集团进出口公司总经理于群力说:“我一直很关注这件事情。注册‘非中国制造’商标,有损我们的民族尊严,是不能容忍的。我不否定商标的一般原则。但这种恶意的操作,对中国的自主品牌是一种诋毁,这是中国企业不能容忍的。我认为,中国有关部门应坚决给予回击。”

  曾经经历过被西门子抢注商标事件的海信集团新闻发言人昨天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产品质量和品牌的影响力增大,国外消费者将很快形成对中国产品质优价廉的印象,“非中国制造”这样的恶意言辞也将不攻而败。

  格兰仕集团副总裁俞尧昌表示,注册“非中国制造”的行为是投机性的,很可能是为了转让赚钱。“上述行为反而证明了中国产品在全世界的震撼力,每个角落都有中国制造的商品。”俞尧昌谈到,该公司可能是看中了中国制造的影响力才去注册的。

  四川长虹海外部罗部长表示,“非中国制造”商标事件,也可以乐观地看成在给中国产品做广告,这表明国外制造业感受到了中国制造的威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5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