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要闻 > 正文
 

两会即将召开 热点话题中百姓首选股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 02:49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一年一度的"两会"即将召开。由新华网等主办的"两会,你最关注的热点问题"网上投票活动于本月10日开始再次推出。截至昨晚记者发稿时,"股市走势如何"列最受关注问题的首位,其他名列前10位的热点问题还包括:医疗收费能否降下来;反腐倡廉;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教育乱收费能否得到控制;住房价格走势;社会保
障和再就业等。

  北京消息(记者卢晓平)新华网"两会,你最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大型网上调查活动已进入第10天,并获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回应。截至昨天晚上记者发稿时,已有9787名百姓参加投票,而"股市走势如何"则列最受关注问题首位。至此,股市已连续两年成为百姓"两会"关注话题的首选。

  根据初步投票结果,今年"两会"百姓最关注的前五大热点问题依次是:股市走势如何、医疗收费能否降下来、反腐倡廉、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教育乱收费能否得到控制。而住

房价格走势、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农民收入和新农村建设、就业形势能否有所改善、垄断行业打破垄断等也是今年"两会"召开前夕百姓重点关注的问题。

  随着中国人均收入进入1000美元大关,人们对金融资产的关注力度逐步加大。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股市连续两年成为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之首,说明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和地位被全国人民认可。当然,这种网上调查的初步结果,也说明股民在网上很活跃。

  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价格问题也为百姓所关注。如,住房价格走势等,成为"两会"召开前夕点击率很高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反腐倡廉在去年的受关注度列第二位,今年暂时列第三位,连续两年成为"两会"前百姓最关注的问题。

  [热点解读]热点一:股民热盼牛市重来

  北京消息(记者周翀)连续两届"两会",新华网调查均显示百姓对股市的关注排名第一。

  "百姓------其中肯定有不少投资者------在此时表达对股市的关注,可谓用心良苦。"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歧说,在"两会"即将召开之际,百姓将关注焦点引向股市,完全可以理解。

  上海睿信投资董事长李振宁分析说,去年百姓对股市的关注,主要集中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扭转长期低迷行情,引导股市向好方面;而今年的关注,则显示出在股改进展顺利,股市有所回暖的形势下,股民期待市场发生根本性好转,期待牛市重来,赚钱效应重现的殷切希望。

  李振宁说,去年证监会的五项重点工作,特别是股改,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资本市场的功能再造。通过股改,股市的定价机制将更有公信力,产业资本进入市场的条件更加具备,股市发挥优化资源配置作用的环境更成熟,投资者通过股市分享中国经济成长成果的效应也将更加凸显。

  "有理由相信,2006年将成为我国资本市场10年牛市的开端,今年股市的最大看点和机会,就是重估。"李振宁说,这种重估不仅是公司价值的重估,更是市场总体价值的重估,中国资本市场要在重估的过程中找回"失去的十年"。

  曹凤歧则认为,今年股市要比去年走得好,但不要指望股指涨得很高,如果股市大势上升,牛市特征初显,投资者就应该满意。原因在于股改还没有最后完成,投资者的信心还没有恢复,市场还面临新股发行和再融资压力,非流通股转为流通股的扩容效应将逐渐释放。

  针对上述压力,李振宁认为不必过于忧虑。"非流通转流通"一块的扩容,规模不过5%,在牛市思维中很容易被消化。此外,在全流通背景下,采取市场询价方式发行新股,股价相对二级市场的折让不会太大,如果配合以放宽融资渠道的政策,扩容压力不难消弭。

  在具体的投资策略上,两位专家都认为应更关注个股价值。李振宁说,在股市重估过程中,投资者必须认真分析股市存在的结构问题,比如,当前绩优股与海外市场相比存在低估,而绩差股则高估,重估的过程将会令二者的分化更加放大。曹凤歧认为,中国股市正告别"疯炒时代",投资价值理念悄然回归。

  百姓在"两会"召开前夕表达对股市的关心,事实上也隐含了对管理层出台呵护股市发展各项政策的期望。两位专家认为,在贯彻落实新证券法的过程中,有利于股市稳步发展的政策会陆续出台。李振宁提出,希望"两会"期间能够提出修改基金法的议案提案,为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等提供法律依据。

  热点二:医疗收费能降多少

  实习记者余洋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在谈到医疗收费问题时表示,该问题目前之所以排在热点问题的第二位,主要是因为医疗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关于医疗收费的问题也一直被大家讨论,但也不排除部分人的炒作。对医疗收费应该理性看待,不能单纯地认为收费越低越好。

  左晓蕾认为,去年,我国的税收是5万亿元,分摊到每个人身上也就是3000元左右,不能把3000元全投到医疗上。因而我国的财力达不到为所有人支付很大一部分医疗费用的水平,医疗费用不可能不收或者降得很低。

  左晓蕾指出,

医疗改革进行了几年,但是问题仍然不少,是改革的方向有偏差还是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需要政府去分析。医疗改革要改到什么程度,需要政府给老百姓一个明确的期望。对于政府需要在医疗方面进行的改革,左晓蕾表示,首先政府要明确告诉老百姓收费要降,降多少也要讲清楚。

  左晓蕾还建议,放开医疗市场,允许一些民营的医疗机构进入,这样不仅能减轻政府方面的负担,还能活跃医疗市场,通过市场的运作,使收费合理化。鼓励私人投资医院,由于目前的收入水平有很大的差距,有钱人要求得到更好的服务,可以付高额的费用去私立医院。

  据了解,医疗价格共由四部分组成:一是药品,二是医用消耗品、器材的费用,三是医护人员的技术劳务费用,四是医院管理费用。医院在药品方面赚的钱只占药品总价格的10%至15%,在医用消耗品包括各类器材方面赚的钱占5%。

  热点三:收入差距亟待缩小

  实习记者何鹏

  "收入差距过大当选热门话题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国家信息中心高清辉博士说。

  资料显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财富的整体增长,社会收入差异也逐渐扩大,目前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低、中、高三类社会收入群体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纺锤型"结构:低收入群体所占比例太大,高收入群体也有扩大的趋势,中等收入群体的数量相对较小。

  "由利益分配不平衡、不公平引发的利益分化,可能激化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高清辉认为:"正视收入分配差距进而研究如何缩小这种差距需要我们下大功夫去做。"他同时指出:"这几年我们在缩减收入差距问题上做了很多工作,进展也比较顺利。"

  高清辉举例说,近年来在农村,中央免除了农业税,增加了对农业的补贴,许多地区提高了对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标准,要求雇佣农民工必须签订合同,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在城镇推行的加大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提高保险标准,扩大保险范围,改变中低收入阶层收入等做法,都取得了良好成效。

  热点四:教育乱收费将受遏制

  实习记者余洋

  "教育乱收费现象一直是近年老百姓关注的,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亚洲开发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表示,"随着人们对这个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教育乱收费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遏制。"

  "目前,政府对教育乱收费这块加大了监督和处理力度,每年政府部门都会公开乱收费案件的处理数。大家对教育收费也非常关注,能及时对乱收费进行举报。"

  教育主要分为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汤敏谈到,受到国家财力的影响,现在我国全民义务教育还不能达到。在未来两年内,农村将会实现义务教育免费;而城镇的义务教育免费将在以后逐步实现。

  非义务教育,是收一部分费用。我国目前非义务教育收费占整个教育过程费用的40%,这是一个平均的标准,因为有的学校会高一点,有的学校会低一点。

  政府对教育收费这块明确规定,这样大家都能对费用进行监督。对于高校收费,汤敏指出:"你只要用了国家财政的钱,就要非常严格,高校成本不能快速、无限制地增加。"汤敏还说,高校收费标准应该根据大部分人能承受的水平来制订。对于那些生活困难的人,政府应出台一些政策加以帮助,比如设立"助学金"等。

  热点五:社保和就业形势严峻

  实习记者闫宝林

  社会保障和再就业问题备受百姓关注,成为此次网上调查中排名靠前的热点问题之一。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社会保障问题的专家王鉴岗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的劳动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据预测,未来5年,将有4500万人走上工作岗位。如何妥善安置如此庞大的就业群体,以及如何保障这些人的基本权益就成了政府工作的重点。此外,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使得劳动者基本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甚至被屡次侵犯,也是这个问题备受关注的原因。

  过去5年中,政府已经逐步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诸如:养老金计发办法的改革;农民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覆盖面的扩大;各地方生育保险的改革等等。

  对于即将召开的"两会",王鉴岗教授表达了自己的一些希望:统一社会保障分配制度,消除企事业单位、国家

公务员等之间的待遇鸿沟;进一步消除城乡差别,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等,他希望这些问题通过"两会"确切得到解决。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