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中国可以不给世界打工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8日 10:16 中国证券报

  在一股大力倡扬“自主科技创新”、“发展自主品牌”、“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口号热中,冒出了另一股声音强调“中国不能老是给世界打工”,甚至进而说“中国可以不给世界打工了”。这股声音虽然还不是主流,却非常值得警惕,因为这种主张既有其不可行之处,更有其危害之处。

  首先,是颠倒了理想与现实,把我们期望追求的理想当成一个现实来说,这是一些
人常有的“嘴巴主义”的重要表现。实际上谁都知道,中国的自主创新、整合创新能力极弱,因而需要倡扬,但还远没有到可以收获高附加值、而无需打低附加值的工的时候。

  其次,这也是对国情了解不足的结论。随着中国科技创造与创新能力的加强,

中国经济的整体品质会有所上升,但科技能力提升带来的大半是更有效率、更为自动化、更为专业精英化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要用的人更少,而对劳动者的素质技能的要求更高,但我们仍然面临着大量的初级劳动力要工作、要吃饭的问题,这些初级劳动力本身并不能简单置身于高附加值产业之中。

  其三,这也是一种见识上的局限。即使像德国、美国这类国家,他们的高端创造与创新能力已经颇强,但仍然不能完全退出“打工国家”的行列,这一方面是本国还有特定层次的、很大规模的劳动者,必须依赖这样的打工机会,同时在政治层面以产业工人为核心的打工群体,仍然具有非常强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中国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为世界打工,培植自己的科技创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建立了科技创新优势的其他经济体将仍然保持一种快速的发展走势,因此,中国在大规模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即使顺利发展,并不必然地创造大量的足以替代现有工作机会的非操作性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中国将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从更低端的农业及更低效率的企事业单位中转移出来,他们在生产知识、技能和熟练程度上均不具备太大优势,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有更多更优工作机会,也不一定能简单胜任;还要看到,中国的教育与人才培养体制中目前在提供实务型操作人才,尤其是技术工人、熟练技师、多功能工程师、各类专业技术专才方面仍然有非常大的距离,而这种培养机制的调整也很费时日,在这样机制下出来的人才在适应性就业方面的能力尚有较大差距,而进入创造性或从事高附加值工作岗位的价值更为有限。凡此种种,决定了总体上来说,中国为世界打工将是长期的、大量的和需要更加充分发展的。

  当然,从发展的角度而言,中国应该战略性地大力突出自主科技创新和职业技术教育——自主科研创新使得中国企业有更多的高附加值生产内容,而较高的技术工艺水平使得这些内容能转变成更优质的产品。中国可以进一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仍应注意避免过度污染及影响整体可持续发展条件的负面产业和投资项目。中国经济形态不仅从动态的时间序列角度来说,能够梯度递升,同时从静态的角度来说,中国需要发展一种有梯度分布特点的经济,即创造性高端工作机会和操作性低端工作机会并存,从而使我们能将打工的积累用于发展更高端的经济能力,同时,高端经济能力的发展本身又为低端就业者提供更多的一般经济机会。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要向世界同时喊出“创好新”和“打好工”两个并列的口号。(文/袁岳)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