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呼之欲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8日 09:43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林威

  “这次改革是想对原有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更切合市场做一些调节,希望改革方案出台后能扭转炼油行业在国内外价格倒挂情况下的巨额亏损。”中石化财务总监张家仁15日在北京对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出台给予了良好的预期。这是在广州召开的成品油价格体制改革会议后,国内石化巨头对油改的最新回应。

  张家仁认为价格到位将是逐步的过程,“出台方案是好的,总的是慢慢的好起来,炼油行业将逐步走出困境。”

  一位中石化官员指出,改革讨论会已经结束,但最终方案的确定和推出时机将取决于国务院。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石化研究员侯继雄告诉记者,出台时间预计在三月底。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政府将保持谨慎的态度,控制成品油中准价的调整频度。业内人士认为,

国际油价向下调整的可能将减轻油价倒挂的包袱,但国际油价变化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证券业人士认为,成品油价格的提高短期内将在中国市场上制造“一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寡头所代表的国内炼油产业将直接受益。一项来自中金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成品油价格提高对运输业、原材料业(化工、冶金等)、采掘业等行业的冲击最大。

  挂钩原油方案

  市场此前传言国内成品油价格将和国际

原油价格挂钩,同时增加价格调整频率。在具体方案的设计上,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无非是“旧瓶装新酒”:原油和成品油在本质上是一种商品,在国际上的价格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和国际市场挂钩实际上也是在趋势上接轨。

  石油管理干部学院韩学功教授说:“方案还是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他认为油价即使到将来也不能完全放开,目前我国成品油市场尚未十分成熟,完全依靠分散市场自主地形成价格,势必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石油作为战略性物资,维系着国民经济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成品油价格改革宜稳不宜乱,完全开放确实需要一个过程。

  加入世贸承诺今年底成品油市场放开,并不意味着成品油价格的放开。“加入世贸所签署的文件里头就有政府管制的价格明细表附件,其中成品油是政府指导价,这是当时的谈判定下来的问题,”韩学功说,“对外国尚不承诺放开价格,完全放开是不可能的。”

  一位石油贸易商告诉记者,和原油挂钩的方案一方面可以很直观推出国内炼油厂家的生产成本,对消费者有个交代,但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国内炼油厂家利润率的问题,由于国内炼油是寡头垄断,多少的垄断利润合适也是很难决定的。

  石化业内资深人士陈薇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挂钩石油的方案比原先挂钩成品油的方案合理一些,后者不反映国内真实需求。“虽然规定一个利润水平,各个炼厂的管理水平不一样,绩效也不一样。”她说。

  价格改革之外

  专家认为,成品油价格体制改革在解决石油加工企业后顾之忧的同时,也将是政府考虑补贴消费者,特别是弱势群体和相关行业的时候。

  油价对中国许多企业生产和老百姓生活的影响,以及潜在的通货膨胀效应,一直是政府所考虑的因素。此次各省市区领导加入油改讨论也使得改革的重心转向价格改革后对各地区具体困难的考虑。

  中国

能源网信息总监韩晓平认为,由于产油省大多经济相对落后、资源价格上涨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另一方面,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储备不足,屡次遭受“油荒”的威胁,这些问题都需要平衡和协调。地方的要求能否在此次改革中得到体现值得继续关注。

  业内人士认为,价格改革之外的配套措施也许是这场改革最关键和最复杂的地方。在价格没有理顺的背景下,补贴石油加工企业或补贴下游消费者,成为政府的一个选择。决策层在2005年用100亿补贴中石化,提出的理由正在于此。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说,政府应当尽早让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接轨,并制定相应的有针对性的补贴措施,对包括农民在内的弱势群体给予直接补贴,从财政预算中支付。

  一位中石化官员告诉记者,国家理顺了炼油产业的价格,对其他行业就发出了正确的价格信号,而补贴是下游消费者可以操作的。“在价格没有理顺的情况下,中石化是得到一部分的补贴,大部分是流向不需要补贴的消费者身上去了。”他说。

  石油大学董秀成教授指出,国家在成品油价格改革与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各政府部门和企业主体拥有各自利益,忽视了价格改革的系统性。国家制定的成品油零售中准价格在全国各地区之间不统一,造成成品油的“同质不同价”现象,使价格制定初期就出现明显的不公平。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