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回光返照的B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7日 14:23 《经济》杂志

  爆发于2006年元月的B股异常凌厉的攻势,很可能成为B股无疾而终前的最后一次挣扎

  文/魏雅华

  一个奇迹正在悄悄地发生。

  像被遗忘己久的弃妇,似乎已经成了残花败柳的中国B股市场,突然变得异样的光彩照人,魅力四射,风情万种。

  2006年的第一个交易周,沪深两市的B股毫无前兆地突然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暴涨行情,个股全线飘红。那一周虽然只有三个交易日,B股的股指划出连续的三根触目惊心的大阳线,成交量同步急剧放大。这显示,在B股市场,有巨量的新资金在入场,饥不择食地扑向已经便宜得不可思议的B股群。

  截至1月13日,沪市B股报收于73.06点,比起1月4日的61.99点,骤涨15.78%;深市B股报收于1728.05点,比起1月4日的1559.41点,骤涨12.62%。 成交量放大近一倍,并创出近期天量。

  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件事,我们在主流媒体上,连一篇鼓舞人心的评论都没有读到。也许,许多人都在想,很可能,这不过是B股寂寞太久之后偶一为之的“静极思动”罢了,不值得重视。

  可未必这么简单。到本文发稿时为止,B股气势如虹的行情在延续,已经持续了近两周。中国股市出现了罕见的B股强于A股的走势。打开B股的走势图,2000年以来,仅在2001年2月,B股市场宣布对国内的投资人开放的时候,B股曾出现过一次短命的暴涨行情。这一政策的出台曾造成中国B股市场历史上鲜见的暴涨暴跌。

  那么这一次的行情,还会是短命的吗?

  风起青萍之末

  本轮B股行情的诱因,始于2005年12月30日,中国

证监会等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

  尽管该《办法》无论对A股还是B股都是一个重大利好,可在该《办法》发布的时候,谁都没想到,对B股的影响要大得多。

  对于这件事,我们不妨来一个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手持巨额资金的外国投资者,想要入主中国的同时拥有A股和B股的上市公司,你会选择A股还是B股,作为你的突破口?

  我们试举一例:“氯碱化工”。2006年1月11日,该股股改后复牌,“氯碱化工”改称“G氯碱”。当天该股A股的复牌价为4.70元,而B股为0.197美元,折算人民币为1.576元,即“G氯碱”的B股价仅为A股价的1/3。

  而中国的B股价是要与A股价对接的,B股市场的关闭只是早晚的事,已有见诸权威报端的消息说,“B股市场将在两年内关闭”,并实行同股同权。那么,面对如此之大的差价,你会选择A股还是B股,作为你的切入口?

  中国股市跌幅最深的2005年,A股从2245点跌到了998点,蒙受腰斩酷刑,A股跌去了50%, 可B股更惨,从240点跌到50点,跌了80%。正是如此之大的落差,造就了中国股市B股市场的巨大势能,造就了中国股市B股市场2006年之春的行情。

  外资流入中国股市B股市场,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就在2005年年底和2006年年初,人民币与美元的比值已多次失守1:8的整数关。美元击溃1:8的重兵把守的这一关口,也同样只是早晚的事。

  从历史上来看,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由于预期人民币将贬值,香港股市和深市B股都出现了暴跌(深市B股还创下历史新低)。而目前的情况则正好与当初相反。港股的强劲表现,很大程度上与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大量国际热钱流入有关。而且,看到这一差价的不仅是外国投资者。外国投资者能看到,离得更近的如狼似虎的中国投资者更不会看不到。

  看了这个随机选取的例子,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中国股市B股市场的好日子就要来了,而且这是中国股市B股市场最后的晚餐。

  B股市场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走进2006年1月的中国股市,你会发现,无论是A股还是B股:股票比白菜萝卜小葱大蒜还便宜。2006年1月,上海的鸡毛菜都卖到了五六块钱一斤,可上海B股比上海菜市还惨,逛股市你得当心,1毛钱2毛钱3毛钱的股票遍地都是。

  深沪B股市场中绩优股的市净率和市盈率,低于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的同类股票,相当数量的B股股价,也已远低于其公司的净资产。

  对于这件事,前不久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B股市即将淡出》的报道,英国人如此评论中国B股市场的前景:“尽管中国证监会声称,目前并未就关闭B股市场进行研究,即关闭B股市场尚没有时间表,但中国证监会并没有否认将关闭B股市场。而为了稳定人心,证监会是不该对此问题回避或沉默的。”

  对于关闭B股市场,还是早有心理准备为好。而这样的事在新加坡、韩国均已发生。中国股市也会步此后尘,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中国于1990初设立B股市场的初衷,是为国内企业寻求外资,以求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外资不能进入A股市场的情况下,达到既从国外筹集资金,又避免外资给处于起步阶段国内

证券市场造成冲击。

  但B股市场自1993年后,随着H股、N股等企业直接到境外上市的步伐加快,特别是自1997年红筹股、H股大量发行上市以来,B股市场为内地企业筹集外资的功能已经大大弱化,无论市场总体规模还是单个股票流通规模,均不能与红筹股、H股相比。

  B股市场诞生后10多年内,累计筹集不过43亿美元,而中国企业通过海外上市,短短几年所筹集资金,已经接近B股融资额的10倍,这一数据表明,B股在吸引外资方面其功能已经边缘化。

  2003年,QFII制度正式实行,大量境外机构投资者得以合法进入A股市场,此时的B股市场已形同一个功能衰竭的老人,其历史使命实际上已经终结。

  当初中国股市开创B股市场,是因为中国严重短缺外汇资金,对外汇资金管理十分严格,为了解决上市公司的外汇饥渴,从国外吸收境外投资人的外汇资金而开办的。当初严格规定,只有境外投资人才能入市投资。

  B股市场开创10多年来,中国股市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从外汇太少变成了外汇太多,到了2006年,中国甚至为无法有效地使用如此之多的外汇资金而犯愁。而对企业的外汇使用也已基本上全部放开。

  看看这些,你就会明白,中国股市的B股市场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关闭中国股市的B股市场己势在必行。问题仅仅是何时关闭和如何关闭。

  可如果关闭的结局己经确定,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关闭的方式加以讨论。即:A股如何实现与B股股价的对接?

  B股最后的盛宴

  “从市场利益的角度来看,与A股合并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价差的存在,B股投资者有溢价的预期,更容易接受。”经济学家尹中立认为,B股未来的出路只有与A股自然接轨,而且现在这种趋势有加速的迹象。“A、B股价差原来大概是3:1左右,但现在已经只有1.5:1左右,已经很接近了。随着资本管制的逐渐开放,这种价差会逐渐消失,那时候,A、B股合并将水到渠成。”

  如此看来,对于2006年之春中国的B股攻势,很可能成为B股最后的晚餐。

  但B股如与A股对接,100%的涨幅是可以预期的。而必须有这样的涨幅,才能实现B股与A股的自然对接,B股也才能顺利地转化成A股,B股才能无疾而终,终成正果。

  对于中国股市的B股投资人,100%的涨幅仅仅是对于他们5年来所蒙受的惨重损失的合理补偿,谈不上赢不赢利。就像给失地的农民的一点补偿,别让人家倾家荡产,流离失所。中国的企业拿着B股投资人的钱,用了五年,借钱的利息便不说了,不分红也罢,血本总该还给人家吧。

  中国股市的B股市场行情简直是“千年等一回的黄金雨”,悄然落下来了,这是中国股市的B股市场最后的一场雨。或许过了这个村,便再没有这个店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