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新会计审计准则牵动上市公司成绩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 13:48 证券时报

  □本报记者 彭松

  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颁布,牵动众人心。

  按照不少参与前期修订、意见征求工作的业内人士的说法,与现行准则相比,新的准则体系有许多不同,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从2007年1月1日起,这一新的体系将首先在
上市公司中执行。另据有关部门人士介绍,2006年度报告应当还遵循现行会计准则,而从2007年季度报告开始,就将正式适用新的准则。

  房产升值将影响业绩

  “新的准则体系更加国际化、系统化”,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谭劲松说,各个具体准则之间的协调性也更好了。大华天诚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宋春元也认为,无论会计准则或是

审计准则,都更加与国际准则趋同。他还提到,公允价值的应用,也是新的会计准则的重要特点,这将有助于更好的反映出公司的价值。

  按照业内人士的看法,有关投资性

房地产、债务重组、资产减值、金融工具、存货、股份支付等方面的具体会计准则的变化,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的影响可能会比较大。

  例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有条件的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模式。准则显示,在应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情况下,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将计入当期损益。另一位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就判断说,按照新的准则,拥有较多房地产资产的公司,其业绩可能会因此而有很大的提高。他说,香港也是刚刚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最近不少地产股走强,原因之一应当就是市场预期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后,相关公司利润会出现增长。

  一家拥有较多房地产资产储备的上市公司的高管则对记者表示,这项政策可能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晚上回去要好好研究一下”,他说,“如果允许以公允价值计价并将差额计入损益,那么按照公司拥有的土地储备计算,利润可能会有惊人增长。”

  宋春元提到,到底影响如何,可能还要看新旧准则之间的衔接问题,有关部门可能会再出一个衔接办法。这之中关键的问题是对已有投资性房地产首次适用公允价值模式时的差额如何处理。在当前房地产普遍大幅升值的情况下,公允价值与原本账面成本的差额相当巨大,如果计入损益,那利润可能就要大涨。“但更可能是会进入资本公积项目吧”,他说。

  操纵利润难度加大

  资产减值方面的新准则,也有大调整。新准则规定,对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一经确认不得恢复。一位基金经理对此分析说,此前有一些公司借大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在下期转回从而达到调控利润的目的,而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就行不通了。他还提到,对于一些已经利用大幅计提减值准备“隐藏利润”的公司而言,则可能会赶在2007年1月1日之前,赶紧将减值准备冲回。而一家券商的有关报告也提到,不少公司实际提取的减值准备超过其当年净利润的1倍以上,其中有些可能就属于为今后转回利润留有余地的,尤其如钢铁、房地产、煤炭等行业的此类公司值得特别关注。

  多项新准则影响企业利润

  现行准则规定,债务重组中获得豁免或少偿还的负债只能计入资本公积,而新准则则规定,以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或债转股等方式偿还债务,其原债务的帐面价值与实际支付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一家券商的相关报告中,就特别提到此项调整带来的投资机遇,认为对于一些无力偿还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部分豁免,可能会因此否极泰来,利润暴涨。

  此外,根据有关股份支付的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发放员工

股票期权时,应采用公允价值法核算相关费用。申银万国证券研究员徐继强分析说,企业实行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将会减少企业的利润。其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授予员工的股票期权的数量、期权的公允价值以及规定的服务年限。企业授予员工可立即行权的股票期权,会对授予当期的业绩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对于存货的计账方法,新准则中也做了调整。“后进先出法”被取消,企业一律应采用先进先出法。徐继强说,对于原本采用“后进先出法”的企业而言,转换计账方法,至少会引起毛利率的波动。而具体的影响,则还取决于其存货周转情况、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他同时提到,目前上市公司中采取"后进先出法"核算存货的比例相当小,因此这一变动的影响面也不会太大。

  不少业内人士还对记者表示,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是一项重大的改进。但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能否有效提高,还要看具体实施的情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7,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