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券商研究员称中石化整合作价好于市场预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 09:15 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 罗平华 对于中国石化对旗下子公司扬子石化、齐鲁石化、中原油气和石油大明的整合方案,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资深石化研究员侯继雄以“整合作价稍好于市场预期”一言以蔽之。东方证券研究员王晶和国信证券研究员陈爱华则以“高于市场预期,显示中石化志在必得”和“超出市场预期”分别对方案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据侯继雄测算,中石化对四家子公司的收购总金额为142.7亿元,如果按照要约收购成功的最少股份计算,则最小收购金额70.4亿元。他认为,收购价格比市场预期大约高5%-10%,对四家公司流通股东应为正面的消息。王晶说,中石化此次出价高于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期,显示了公司对“私有化”成功的志在必得,这也将推动中石化旗下其他存在“私有化”可能的公司的股价。陈爱华在认同上述观点的同时,表示了对其他中石化潜在“私有化”公司流通股股东提高预期,使得中石化下一步收购成本加大的担忧。侯继雄还介绍说,2003年末中石化收购北京燕化,收购市盈率约13倍、收购市净率约2.1倍;2005年12月收购镇海炼化,收购市盈率11倍,收购市净率2.2倍。总体看,中国石化的收购作价有连续性。 三位研究员均高度评价了此次整合方案出台的意义。他们认为,解决下属公司众多的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对子公司进行整合,是中石化上市时对市场的承诺,此次整合可以看成时中石化对其过往承诺的进一步兑现;此外,从中国石化本身经营来看,在原管理体制下进行单一成本压缩的空间已经收窄,需要通过业务和组织构架的调整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来降低成本、并通过加强对市场的控制力提高收入,即该协同作用的附加收益是中石化迫切进行子公司重组的动机所在。侯继雄乐观地认为,此次收购后,中石化能更坚决地贯彻自身的发展战略。三位研究员还认为,中石化系下子公司业务相对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整合之后,可以更好地规避行业风险,而流通股东也将因为此次收购作价得到较好的回报。侯继雄和王晶均认为,如四家目标公司的流通股股东全部接受要约,则中石化对流通股部分的现金对价总计约143亿元,一般来说,这143亿将有相当大一部分会被投资者用于购买其他股票,因此,这相当于对市场进行了注资,对市场资金面有利。此外,侯继雄说,由于中石化及其子公司市值巨大,股改难度很大,此次整合变相使得子公司股改任务完成。陈爱华则说,在整合完成后,考虑到中石油、中海油未发行A股,届时中石化作为A股市场石油石化概念资源的稀缺性将得以体现。“中石化的整合及其后续的股改完成将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侯继雄如此评价到。 对于收购难度,侯继雄认为,从最小收购目标来看,中原油气、石油大明要约收购生效需要约2/3股东的同意,近似于股权分置改革的流通股东单独表决,其难度稍大于扬子石化和齐鲁石化。但从中石化实际出价来看,四家公司方案全部通过应无悬念。王晶和陈爱华均认为,中石化较高的溢价显示了公司整合的诚意与决心,相信理性的投资者会做出理性的回应。 对于中石化下一步的整合行动,侯继雄说,中石化明确指出,下属子公司的整合还将继续。但需要指出,整合并非单指回购子公司股票,换股、卖壳重组都是可能的重组方式。中国石化回购子公司股票遵循是否属于主业、是否具有战略地位、价格是否合理等因素共同决定整合方式、方案和时机。王晶说,考虑到股改的进程和中石化上市的承诺,中石化继续对其余子公司进行整合并无悬念,所需关注的是时间和方式。陈爱华则认为,总体来看,中石化系的整合代价远小于股改代价,因此中石化有足够的动力继续进行整合,考虑到中石化近期的股价表现,换股等其他整合方式的运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对于投资者,侯继雄说:“投资者应理性考虑其余整合概念股的投资机会,从基本面出发,中国石化投资价值更值得关注。”王晶和陈爱华也认为投资者应该用全局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此次整合,力争取得双赢。 新浪财经提醒:>>文中提及相关个股详细资料请在此查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