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外国战略投资者开户A股 千亿并购考验中国券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 07:47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陈劲 深圳报道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日前批准外国战略投资者开立A股证券账户,意味着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技术障碍全部扫清,外资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协议转让、上市公司定向发行新股等方式投资于A股。有市场人士分析,理论上讲,外资投资A股的资金量可超1000亿。他们的并购活动亦给本土投行带来了新的商机。

  做顾问借信息生财

  此前发布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外资作为战略投资者首次取得的股份比例不低于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0%,如果所有A股上市公司股改完成后,外资愿对400家左右的行业龙头公司进行投资,投资比例按照10%,外资投资A股的资金量将在1000亿左右。

  “熟悉中国国情和本土公司,正是本地投行的优势所在。”深圳一家知名投行的

资本市场部总经理表示。本土投行手中掌握着大量的上市公司资源,作为一些上市公司的上市保荐人和长期财务顾问,本土投行对上市公司有着长期的积累,因此外国投资者如果要对一家上市公司实施战略投资,聘请本土投行作为财务顾问,是一种较为现实的捷径。

  另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亦可能在寻求外国投资者的介入,希望在引入资金的同时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公司的治理结构升级,利于公司战略的国际化。此时,本土投行就可以通过自身的网络,帮助上市公司与外国投资者结成秦晋之好。

  能力尚有欠缺

  投行希望借助全流通的到来,以及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实施战略投资的放开,券商的并购业务可以提振雄风。对于投资银行而言,重组并购业务被公认为低风险、高收入的“金奶牛”,已成为现代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从美林、摩根斯坦利、莱曼兄弟三家投资银行的情况看,其兼并重组顾问费收入可以占其投行业务收入的1/3,利润率远高于传统的发行承销业务。

  但此前由于中国的公司并购市场尚处于初级市场阶段,市场规则的完善性、市场参与者的成熟程度、监管方式的先进程度等等诸多要素都有着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所以国内的并购市场一直没有打开。从2001年下半年起,本土投行就高喊重视并购业务,但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乏善可陈。“现在就是个机会,我们已经做了一些相应的准备”。

  不过,一些本土投行人士亦承认,目前本土投行所做的,更多的是一种穿针引线的活。以目前本土投行的专业实力,更多还是充当信息传递者的角色,在专业能力方面,外国投资者还是较为信任外国投行的能力。

  “外国投行对我们的压力显而易见。”一家券商的收购兼并部负责人表示,外国投行在初期可能会对本土投行有一些依赖,采取合作的形式,借力本土投行的信息和网络优势进军上市公司并购市场。但随着外国投行在国内业务的深入开展,他们对中国国情和上市公司的了解日益加深,他们自己的业务网络也会逐渐完善起来,“将本土投行抛弃是迟早的事情”,此前发生在

会计师事务所的经验值得本土投行借鉴。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通过与国内所合作的方式获得业务机会,之后将国内所抛弃的案例并不鲜见。

  “软肋”必须硬起来

  本土投行应该觉醒,不能坐以待毙。上述人士指出,目前并购重组是国内券商投行业务的“软肋”,大多数券商的投行业务只是单一的发行业务,并购业务对于国内券商来说最多也只是拾遗补缺的领域。

  一直以来,多数券商并没有将并购的专业技能作为投行业务的核心

竞争力来培养。国内券商的投行业务从一开始就扭曲变形了,在最初的额度制下,承销的决定权不在企业而在负责分配额度的地方政府或者部委办手里,“跑关系”成为了投行的利器,尽管其后发行制度有核准制、通道制、询价制等诸多大大小小的变革,但从若干国字号项目为某几家券商所独享,到有专门的中介明码标价“公关”发审委委员等形形色色的非市场化因素仍然渗透在发行业务的每个关节点上,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券商的发行承销业务很大精力仍在做“功夫在诗外”的事情。

  当然,要求不过10多年历史的国内券商具备海外投资银行的专业水准,自然是有些强人所难,但要求国内券商尊重投行专业技能,能够准确判断、发掘企业的真实价值并不过分。然而,国内券商在发行业务的开拓上,仍然表现出强烈的路径依赖:发行市场的非市场因素仍然牵引着券商的行为,不少券商在发行业务的承揽承做上,仍然习惯于借助权力与背景而不是专业技能。

  因此,上述人士建议,券商应该调整投行的业务结构,以并购重组为切入点,培养、提高券商投行业务的市场意识与专业能力,借机打造真正的本土投行。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