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在年报披露前遭遇洗牌 50家公司更换事务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 02:29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截至2月10日,已经有50家上市公司在2005年年报披露前变更了会计师事务所 上海证券报 记者 张喜玉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日前发布的一份快报显示,截至2月10日,已经有50家上市公司在2005年年报披露前变更了会计师事务所。而截至2月14日,披露了2005年年报的上市公司
近两年,在年报披露前变更审计机构的情况比较普遍,但是像今年这样,在年报披露初期就出现高比例“换将”的状况仍然少见。 “炒”注会愈演愈烈 中注协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在年报披露前变更审计机构的情况愈演愈烈。2004年年报审计期间,有104家上市公司变更了会计师事务所;2003年同期有75家上市公司变更了会计师事务所;2002年的数据是128家。 而今年在2005年年报披露初期,就已有50家上市公司赶在年报披露前变更会计师事务所,2005年年报披露期间换注会的家数有望赶超往年。 专家表示,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原是正常行为。但统计结果却显示,近年来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多半发生在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期间,即从12月份至年报披露结束前的几个月,显示上市公司突击“炒”会计师事务所的现象严重,实属异常现象。 “换将”原因各式各样 至于为何变更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公告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事务所服务期满和工作任务已经完成、事务所业务人手不足、主审注册会计师转所、审计费用、上市公司重组大股东发生变更等。 如航天科技公告称,公司原审计单位中鸿信建元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较为繁忙,不能满足公司2005年度财务审计工作要求,故公司改聘了年报审计机构;河池化工称,更换审计机构是应公司控股股东准实际控制人中国化工农化总公司规范公司经营,便于统一管理的建议;G京东方则是为了满足国际化经营的要求,将国内和国际审计机构全部更换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而更多的上市公司在公告中的表述极为简单,往往就是一笔带过,投资者能了解到的仅仅是前后两任会计师事务所的名字,增大了相应的投资风险。 审计风险不容小觑 据统计,这两年年报披露期间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家数,均超过当年上市公司总数的5%。这一比例已经超过国际成熟市场3%-4%的标准线。 专家提示,会计师事务所的频繁更换,势必造成会计师事务所对客户情况了解的不深入,很容易让那些有不正当目的管理层“钻空子”,甚至不排除部分上市公司更换审计机构和“购买审计意见”的关联性。比如说上市公司存在再融资、利润调控或其他需要,而注会对会计报告存在重大意见分歧时,上市公司便炒掉该审计机构,改聘其他事务所。后任注会在短时间内难以做出合理判断,容易被有不良企图的公司利用,甚至出现“购买审计意见”的情况。 因此,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经常更换注会,可能暗示着注会与公司在重大会计、审计问题上存在分歧,投资者要特别关注相应的投资风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