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伟君:学习的感悟(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 01:3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上海证券报 潘伟君 投资股票市场是需要学习的,尽管很多投资朋友依据可靠的消息来源赚取了不少银子,也有不少投资朋友依靠大胆的天赋建功立业,但不管怎么说,绝大多数的投资者还是在认真学习各种投资理论。
我没有消息来源,也没有足够大的胆子在市场上赌,所以也就像普通投资者一样努力学习,反复地学习。从我进入这个市场开始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到现在为止已经十多年了,回过头来却发现自己走了一条很奇怪的学习道路,表面上看似乎转了一个大圈圈。 印象中是在1993年的2月份,《上海证券报》刊登了一篇我写的《乖离率参数探讨》的文章,这是我的第一篇技术分析文章,似乎也是证券媒体上第一篇有关技术分析的文章,当时连K线图知道的人也不是很多。文章刊登以后居然有人问我“什么是乖离率”这样的问题。回顾当时,以为靠一些技术指标的研判就可以搏击市场了。但随后就发现,所有这些所谓的技术指标计算相当简单,甚至用不到高中的课程,于是怀疑产生了。想想也是,如果凭几个指标就解决问题的话这个市场上恐怕没有输家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技术指标只是市场交易的某些统计结果。 离开了技术指标后又一头钻进了波浪理论,甚至一度把波浪理论应用到指标线上,研究指标线的波浪运动。在一次又一次纠正浪型的过程中终于认识到这是一种没有任何科学基础的理论,难怪在西方没有持续的响应者。由于波浪理论中的三个条件非常容易满足,因此可能出现的浪型非常多。我们知道,太多的结果实际上就是没有结果。可惜我的领悟太晚了,浪费了不少的时间。 整个传统理论的学习化去了我8年的时间,直到2000年才退出。那一年我写的《追求完美》一书就是希望后来者尽量少走这些弯路。 平安度过2000年以来的大调整充分证明当时从传统理论退出的正确性。但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无论是打工还是做老板。所以在退出传统的投资理论学习以后我并没有停止学习,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变了。 做股票其实要重点研究两个方面:大盘和个股。 大盘的涨跌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这一点也许很多投资朋友不以为然,因为我把价值扔到了一边。上市公司的价值当然重要,但股票市场完全是一个买卖自由的市场。比如一箱苹果,年初一的价钱和两天前的价钱就是不一样,为什么?因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但这一箱苹果并没有任何变化。我不是经济学家,无法将这个现象上纲上线,但道理是一样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回到股票市场,如果一定要说价值决定一切的话首先应该是这个价值也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