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科龙起诉顾雏军 > 正文
 

科龙电器前财务高层现身 还原顾雏军空手道秘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 13:53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记者 罗绮萍 香港报道

  在“顾雏军事件”渐行渐远、科龙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000921.SZ,0921.HK)重组大局将定之际,日前,科龙一位负责财务的前高层,在香港约见了本报记者。

  这位前财务高管的出现,不仅揭开了顾氏“空手道”骗术,还第一次披露了两位顾雏
军反对者。

  两位反对者

  “顾雏军虽然有本事收购科龙,但他的制冷剂技术受到科龙总工程师黄小池及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霍杜芳的否定。”科龙前高层披露。

  他认为,如果不是把科龙和美菱卖给顾雏军,这两家民族品牌企业可能就不会有今天之结局。

  “不能以是否失望来形容这件事,企业卖给谁,有很复杂的考虑因素。这是个教训,但已不能回头。”霍杜芳于2月7日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语带无奈。

  这位科龙前高层说:“当年顾雏军去哪里,霍杜芳便追到哪里,说顾是骗子,提出强烈反对。”

  霍杜芳证实,在顾雏军2001年10月收购科龙之前,她曾经多次提出家电协会的意见:“科龙这个品牌有那么久的历史,是中国难得的可以打进国际的品牌,可以做大做强很不容易,应该好好珍惜,我们认为不应该卖给受到广泛质疑的人。”。

  她又证实,顾雏军2003年5月收购美菱之前,她也多次跑过合肥,“见过相关企业的人,提出我们的反对意见,行业协会有看法。找政府谈是行业协会的责任。”

  霍杜芳阻止不了顾雏军收购科龙及美菱,唯一可以做的是阻止顾雏军成为家电协会的副理事长:“按照传统,科龙的董事长应是家电协会的副理事长,顾雏军收购后申请了好几次,理事会都没有批,后来拖到理事会换届时,才让他(顾雏军)做的。”但霍杜芳仍坚持不与顾本人交往,所以这个理事长与副理事长从来没有见过面。

  “我们与科龙的交流很多,有谈技术的也有谈市场的,不局限于某个人,所以我跟他(顾雏军)见不见都无所谓。”她说。

  曾经大力反对顾雏军收购科龙的业内权威,还包括科龙总工程师黄小池。

  前述的科龙前高层忆述:“早于2000年初,顾雏军的格林柯尔(8056.HK)准备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他亲自到科龙拜访,邀请科龙使用其制冷剂,并入股成为格林柯尔战略投资者,他早就想借助科龙的名气,让投资者注意他那家小公司。”

  科龙一方面派出总工程师黄小池详细验证其制冷技术,结论是没有特别功能,对科龙产品不能产生协同效应,不值得购买;另方面派出负责财务的高层人员,详细研究格林柯尔的账目,结论是这家公司不具有投资价值,科龙不应投资,所以科龙回绝了顾雏军的邀请。

  空手道

  “顾雏军收购科龙,其实看中的是科龙数十亿元计的信贷额度。”上述前高层说。

  他指出,科龙仅在中国银行就有28亿元的信贷额,顾雏军先向银行借钱,再转到他的私人公司,资金回流之后便再注回科龙,所以毕马威查出了75.5亿元的不正常资金流动。顾雏军利用这种低成本的信贷额度,将几十亿元资金调来调去,便可以帮助他四处收购,打造他的冰箱王国。

  另一名科龙前任高级财务人员补充说:“那段时期很多民企的资金都很紧张,私人拆借的年利率由25%到55%都有,顾雏军套用数以十亿计资金一段时间,不单可以助他周转,还可以赚取大额利息收入。”

  已长期停牌的

科龙电器,于1月23日刊登公告,公开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华振对科龙2001年10月至2005年7月资金流动审查报告的部分内容,显示科龙系公司及与格林柯尔系公司或怀疑与格林柯尔系公司有关的公司之间进行的不正常现金流出,总额约为40.71亿元,不正常的现金流入总额约为34.79亿元,至少给科龙造成5.92亿元的损失。

  前述高层解释说,顾雏军几十亿调来调去,一方面占用当中部分资金,他说毕马威查出了5.92亿元的窟窿,应该和实际数字相距不远;此举更重要的目的是帮助他四出收购。

  “他自己根本没多少钱,银行融资也比较困难,入主科龙后,便可以用科龙的信贷额度,低息大额借款,再调到私人公司周转,用完便调回科龙。”至于当中可以在私人拆借市场赚取多少利息,则无从估算。

  “最令人遗憾的是,当年曾有多家中国的商业银行,出价每股7至8元,欲收购科龙的2亿股法人股,即出价约为15亿元,但让顾雏军最终都以5.6亿元(后来因为科龙的资产减少,收购价降至3.48亿)的代价胜出。”这名前高层科龙高层至今仍不明就理。

  顾氏公关术

  2003年5月是顾雏军的全盛时期,虽然收购科龙备受质疑,当时已不断有传闻说他陷入财困,但他仍屹立不倒,并再能以私人名义,斥资2.07亿元入主合肥美菱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他意气风发地说,交易后他控制的冰箱年产能力达630万部,已是亚洲冰箱大王。他并计划3至4年内提升至1200万部,成为世界第一。

  由此可见,顾雏军的制冷技术虽受质疑,但“财技”一流,他每次都能抓住潮流风气,一次又一次猎取“目标”。

  早于2000年,顾借助各地推行环保措施,将无氟的格林柯尔制冷剂推销到政府控制的工程公司,以天价购买及置换。格林柯尔2000年年报披露,该公司年度收入的3.64亿元中,有3.18亿元来自于北京、深圳、湖北、海南四家工程公司所完成的125项替换工程。

  其后顾雏军成功收购科龙及美菱,打的是打造亚洲冰箱大王以至世界冰箱大王这些口号,以便他做大做强。

  他又借助“产业梯度转移”政策,将沿海的生产线转移至较穷困的内陆省市,2002年宣布在江西南昌的昌北经济开发区投资3.6亿美元,占地2500亩,用以兴建格林柯尔-科龙工业园在江西南昌的生产基地。但记者实地视察所见,这个基地问题多多,建立的规模也远未如顾雏军所称那么庞大。

  记者第一次访问顾雏军是在2001年8月,他当时在内地寂寂无闻,只是香港创业板公司格林柯尔的主席兼大股东,因为其发明无氟制冷剂,正好配合内地的环保政策,他又成功地找到多个地方政府指定使用格林柯尔的制冷剂,故而受到外资基金追捧。

  访问之后是拍照时间,记者希望突出他的工程师身份,要求顾雏军脱下西装外套,被顾雏军断然拒绝:“我以前是工程师,现在是商人,我希望以商人形象出现。”

  今日的顾雏军,既不是工程师也不是商人,而是一个骗局败露的阶下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