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记住与昆虫相遇的表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 00:34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杜庆春

  作者:(日)泉麻人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1月

  在都市里与昆虫相遇,对于有着卡夫卡一样阴郁表情的人,就想到"城堡变形记"这种词汇的混搭效果。其实,生活要安静得多,即使惊心动魄也是迅速的船过水平
。我最近一次看见昆虫是一只灯蛾,在冬天飞在室内,可以让我想起室外的冷,当然对于这只虫子我并没有任何的同情。

  最近一次比较惊心动魄地和虫子相遇,是一只大的黑褐色的昆虫,扇动翅膀在屋里轰鸣不止,最后停在一只灯罩上,我用卫生纸把它扑杀了。杀完,我拼命地洗了一回手。后一次相遇的虫子大概是日本著名专栏作者泉麻人在他的《东京昆虫物语》中提到的叩头虫之类的昆虫。

  我看不到我自己,所以没有那次与昆虫相遇时,关于我的表情的视觉记忆。泉麻人在《东京昆虫物语》中,有一段表情的记忆,让我很是相逢一笑的样子。"前一阵子,我去体育馆看安室奈美惠的

演唱会,在我们座位前面的通道上出现了一只很大的尖头蝗虫。我很兴奋,可是那些坐在蝗虫前面的座位上,模仿安室奈美惠打扮的女孩们,顾不得演唱会正在进行,吓得哇哇大叫。就连一旁的年轻男警卫也转过头去不看蝗虫,一脸铁青,令人印象深刻。"在都市里,与昆虫相遇的表情史好象是一部都市人类心理史吧!

  泉麻人自己对于都市里的昆虫的记忆是植根于他的童年。那是第一次产业革命浪潮衰落后,第二次产业革命大潮正汹涌时期。1960年的日本,东京有着不少因外迁而废弃的工厂,这些工厂后被整建为都市的公园绿地。遗留的近代工业建筑,对于作者看来却显出一丝悠闲的气息,蛮有趣的。泉麻人对于昆虫的兴趣,还是那种科学教育的衍生物吧,他经常提及的是少年时代带着捕蝶网出游的情境。这本书中安永一正画的精彩的插图,漂亮,素雅,但是带着科学精神,旁白注上的昆虫的拉丁学名更点出了这种隐情。在书中,一次我遇到他的一个小小的"科学精神",他谈及日本虎甲虫有时候被写作"斑猫",很不解这个虫和"猫"有什么关联,我却很快想到鲁迅先生的百草园中的"斑蝥",我猜这个"猫"字肯定来自这样的误写,误写最后也就成了"别名"。

  我捧着这本小书,津津有味地体验着后工业时代的昆虫迷情,作者把日本文化的乡愁和科幻迷的情绪巧妙地混合起来。不禁想起,我的中国昆虫的心灵史。小时候,我还是可以在都市里捕捉蟋蟀的,孩子们拿着作为玩具。这自然是农业社会的文明写照,在这里儿童的游戏关于土地的争夺,关于财产的分配,他们的玩具几乎都是自然的产物。尔后,我知道了玩物丧志这类词汇,印象最深的就是满清的老爷少爷们,逗蛐蛐,玩蝈蝈的昆虫恋情。所以这些与昆虫相遇的表情和泉麻人的表情是完全不相似的。

  还有一种我无法想象到的神情。我在超市里见过卖蚕蛹的,也在黄河边的一个小城看见沿街一路卖油炸蝉的。在书中,突然遇到泉麻人的文字时,"也许是因为蝉的味道不错,东南亚地方会把蝉拿来炒或炸着吃",想见作者自己没有吃过,但是却被他的想象吓一跳,"如果爷蝉会让人联想到味道平淡的松叶蟹,那么蟪蛄就好比味道浓郁的北陆筑前蟹或上海大闸蟹了。"大闸蟹产地自然不是上海,但是把这种天赐的人间美味和蟪蛄联系上,自然也是意识形态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或许这是日本文化中爱恨都有切肤的快意的原因吧!泉麻人是爱自己文化的人,他想起观赏小津安二郎导演的电影,"夕蜩在侧廊上发出‘喀呐喀呐喀呐……’的叫声,突然闯进女主角原节子纳凉的阳台那一瞬"于是他感叹出,"啊!生为日本人真好。"这个感叹确实真好!

  这些天,偶然给很久没有联络的朋友发了一个问候短信,没有回音,我也没有拨过去确认缘由。心里任由这些短信在都市的天空爬行,如同昆虫一样出没不定。如果有一天我们和行于地上的昆虫,和行于空中的昆虫相遇,露出温暖的表情,没有一丝的诧异。想到这点,啊,生为世人真好呀!不是吗?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