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政策的双重否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0日 21:05 新世纪周刊 | |||||||||
撰文/徐胜治 牛市来了?这一点也许现在已没有争议。但究竟能走多远,却还依赖于政策的稳定与核心定位的转变 春节刚过,有媒体报道了“有关权威人士”透露《证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规定》正在
虽说该消息的内容并未经正式确认,但空穴来风也必有其因。自2005年5月股改启动以来,多年一直停滞不前的市场创新工作突然加速。 尽管如此,这一年来证券市场的创新工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是真正的创新,因为新出现的交易方式与交易品种在我们已经经历的股市历史中大多曾经见到过。 看出点什么? 实际上,从已经推出的权证交易到正在计划中等待推出的融资融券制度,其实都不能完全算新生事物。 权证交易在10年前曾经十分火爆,后因过度投机等复杂原因被停止,而融资融券更不用提了。有幸仍然存留在这个市场中的老股民对此恐怕记忆犹新。 只是当年的管理很粗放、很不规范,而现在这些新制度的推出往往显得比较谨慎,但其交易本质是一样的。 从这些政策放松的角度来说,我本人看到了一丝“回归”的信号。当然,这种回归不等于简单的历史重复,从哲学角度来说应该叫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不仅是马克思哲学的三大规律之一,而且巧合的是,其也是股市技术分析的三大定律之一。 权证、融资融券、金融期货(国债期货)、甚至于全流通(三无概念股),在市场创立之初,也就是十几年前都曾经存在过。当时的市场虽然是一个不规范的市场,但却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市场。这些交易制度先后被废止,虽说原因是复杂的,但主要因素说起来还是抑制投机与加强监管。 而事实证明,证券市场本身就存在投机需求,投机行为本身并不能通过限制投机品种来抑制,只能通过法律规范来疏导。股改本身就是对中国股市历史的否定之否定。在这个背景下重新构建完整证券市场已成为新的潮流以及今后一段时间的政策大方向。 牛市重回成主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股市走了一段弯路又回到类似的历史轨迹中,这也算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经历。 曾经有人说中国股市“一抓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抓”,这是一个重复的怪圈循环。这一席话明显带有情绪,并不完全符合实际,但循环总归是有的。 先暂且不谈“死”与“乱”的问题,从“抓”与“放”的角度,现在市场的政策环境以及政策趋势应该是从“抓”过渡到“放”。那么从股市行情看,对应的是一个趋势的转折。 2006年应是股改完成的一年,也是牛市重回的一年,尽管这个牛市和历史上的牛市运行的形式并不一致。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适当过滤股指的短线波动,从大趋势上把握行情。 当然,牛市重回不仅仅有政策大环境转变这个因素,同时也存在着市场估值触底回归这么一个客观条件。这两方面因素同时存在确实是一个比较难得的机会,至少在目前这个时间点上,大多数人对股市的看法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 核心定位需要转变 说起“收”和“放”,指的是政策趋势的大方向,并不是股市政策的核心定位。那么一段时间以来,股市政策的核心定位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不需要讨论,那就是人人都能够耳熟能详的“稳定与发展”。 发展与稳定,这种政策定位不能说不正确,但多少有点不合适,因为它的定位层次太高了,这个目标是国家经济政策总体发展的目标。作为证券市场这一层次,其政策定位的真正核心应该是“公平与有序”。 证券市场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本身并不具备“稳定”的功能,稳定是经济层面的问题。至于说到“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历史趋势,不可能扭转也不可强求,具体工作能做的就是怎样完善它的游戏规则,给它一种公平有序的环境。 由此看来,新的回归与旧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稳定与发展,而在于是否能够做到更加的公平与有序。除此之外,投资者其实并没有更多的要求。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