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2006年资本市场三大亮点 创新成时髦字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9日 11:11 中国财经报

  记者 李琼

  展望2006,历经风雨、洗尽铅华的中国股市,又将给投资者带来哪些新的期盼?

  新股全流通

  千夫所指的股权分置恶疾,在可以预想的未来,将成为中国股市的过去式。实践表明,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得到了各方面的普遍认同和接受,改革预期日渐趋于稳定。与股改密切相关的一些政策,如“新老划断”和恢复融资,在全流通格局基本尘埃落定的情况下何时出台,也开始进入决策者的视线。

  “新老划断”是指对首次公开发行的公司不再区分上市和暂不上市流通的股份,对存量上市公司分步解决

股权分置问题。沪深股市融资自股改启动后暂停已有近十个月之久。按照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的说法,新股发行和再融资将和新老划断工作实行有机衔接。换言之,实行新老划断之后,首次发行即为全流通发行,同时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的公司可以进行再融资。

  不惜牺牲股市最基本的融资功能,为实行新老划断创造条件,管理层的苦心不言而喻———防止在改革进程中积累新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其推出时间表迟迟未能公布,成为后股改时代最大悬念之一。

  有消息说,春节后证监会有可能会公布有关全流通背景下IPO融资政策的征求意见稿,随后在二季度可能会重启新股发行。

  鉴于此前管理层曾经表态,实施新老划断的前提就是市场对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形成了比较明确的预期,新老划断的实施不会对现有格局造成冲击。业内人士分析,率先完成股改的中小企业板有望拔得头筹,打响新老划断的第一炮。

  “创新”成为时髦字眼

  2005年,为了配合股改而推出的宝钢权证(资讯 行情 论坛),着着实实让许多人找回了一种久违的牛市感觉,而其同时伴随的价格剧烈波动,也让业界人士对此类产品的设计、制度配合等有了更多的思考。

  从上交所有关改变G股和50指数样本股交易方式,以及推出上证50(资讯 行情 论坛)ETF权证等等一系列牛刀小试的过程中,管理层意欲破旧立新的思路清晰可鉴。今年2月初,尚福林更将“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列为本年度六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凸显其高度。

  按照证监会有关负责人的说法,2006年市场创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创新产品,开发不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产品,要积极开发固定收益类产品,扩大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比重,要开发适应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投资产品,要继续发展不同类型的基金,要积极研究稳妥发展

股票期货;二是要不断完善市场交易结算系统,为市场提供安全、高效、适用的交易结算服务。

  有专家提醒说,创新是件好事,但目前的创新产品有一定缺陷,例如宝钢权证,其发行数量固定不变,当市场需求变动时,缺乏相应的价格稳定机制。有关部门在推出这类新产品时,还应进行更加细致全面的考虑。

  三板市场吸引眼球

  今年1月初,一度背负“垃圾市场”恶名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即通常说的“三板”,终于迎来高科技企业挂牌这个“聚宝盆”。为激活这一市场的交易,证监会还同步为其推出了优惠交易费用、手续等多项配套措施。尽管首批登陆的企业只有两家,但多数观望中的企业都对两家的动态表示了较大的兴趣,称将视其成果来决定自身去向。

  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里,不仅有

证券交易市场,还应该包括场外交易、柜台交易以及直接的产权转让等多层次、多形式的资本交易,而证交所内部又细分为包括主板和创业板市场的证券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非流通股转让等若干平台。相比较之下,我国相对单一的资本市场形态,在应对千差万别的企业融资需求时,更是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三板市场重新开闸接纳活水这一举动,有着风向标式的意义,资本市场“多层次”的体系已经初步显山露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0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