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中石化整合旗下公司 > 正文
 

中石化拉开一体化整合大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9日 02:56 深圳商报

  四家纯A股子公司2月8日起停牌

  中石化拉开一体化整合大幕

  【本报讯】昨日,中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旗下4家纯A股子公司齐鲁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扬子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中原油气(资讯 行情 论坛)和石油大明(资讯 行情
)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06年2月8日起停牌,直至发出有关重大信息的公告”。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四公司发布公告很有可能就是中石化将全面启动对旗下子公司的整合,其目的是为中石化系股改铺路。

  受此影响,昨日石化系成为市场热点。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上涨1.57%,成为带动大盘翻红的中流砥柱,其旗下未停牌的其他个股也纷纷上扬,其中,上海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上涨6.01%,石炼化(资讯 行情 论坛)上涨6.71%,仪征化纤(资讯 行情 论坛)(资讯 行情 论坛)上涨4.86%。

  现金回购可能性大

  记者电话采访了昨日停牌的4家上市公司董秘办人士,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称没有接到通知,正在等中石化那边的消息,具体收购方式、收购时间都不清楚。扬子石化的董秘办人士称:“大股东中石化与流通股股东正进行沟通,可能进行整合。但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本次整合的可能方式基本上是现金收购。”市场分析人士大多持该种看法。他们认为,率先整合的4家公司的基本面较好,现金回购方案通过的可能性极大;而换股牵涉到中国石化流通股的利益,所以可能性较小。从前期部分子公司公告与中石化签订现金转贷协议和中石化大额的炼油补贴等事项也可以知道中石化目前存在较大的可用现金。同时比较目前4家公司的流通市值来看,现金收购方式更可行。现金溢价收购极有可能会成为流通股无风险套利的投资机会。

  整合之战悬念猜想

  中国石化麾下的十员大将中还有上海石化、石炼化等几家上市公司此次未被停牌,分析人士认为,推迟收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考虑到存在H股,操作难度较大;二是考虑到现金的可用度,同时收购的可能性较小;三是对中石化来说,应考虑被收购公司目前和未来的经营业绩。国信证券分析师认为,此次上海石化未被纳入收购目标,最可能的原因是中国石化与上海石化H股股东尚未谈妥。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中石化董事会的权限只能决定100亿元以下的单笔收购。上海石化A股仅7.2亿股,而H股达23.3亿股。若上海石化后期涨幅过高,可能会迫使中国石化放弃私有化上海石化的计划而让其参与股改。

  而作为对中石化旗下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以石化下游产品为主的公司——仪征化纤的私有化猜想,联合证券分析师认为,这家全国最大、世界第五大化纤制造企业在经过八九十年代的辉煌后,随着国内民营资本大量涌入造成的国内化纤生产过剩而出现利润大幅下降,2005年1-9月仪征化纤亏损6.7亿元。短期内业务改善可能性不大,而且处于石化产业链最下游,产业链优势最不明显,是中石化旗下产业链最弱的子公司,因此被私有化的可能性最小。

  看好一体化的中国石化

  中石化完成一体化后,在A股市场整体上市对市场的影响将如何?从当前状况下的石化行业投资策略出发,市场分析人士大多看好一体化的中国石化。从基本面来看,炼油业务的改善可能很快到来。私有化的进展表明中国石化的股改更进一步,对中国石化和市场来说都是利好。现金收购也意味着市场补充了100亿元的超大型基金,改善了市场的资金面。

  分析人士指出,本次收购的4家公司当期估值水平均比较低,不会摊薄中国石化当期盈利。从中长期来看,这些公司按收购股权对应的资产规模占中国石化全部资产规模比重较小,且收购资产的质量和盈利能力在中国石化系统中属较优良资产,因此,对中国石化应该没有多少负面影响。另外,本次收购可能增强中国石化收购其他子公司预期,所有未被停牌子公司都存在交易机会。

  “中石化完成一体化后,在A股市场整体上市对市场有正面影响。”河北证券但国庆认为,中国石化旗下将整合的各子公司股价面临着私有化进程中的溢价,将出现一个套利空间。并且一体化后,整个中石化的产业布局、利润产生将更加顺畅,业绩将有所提高。而中石化、中石油(资讯 行情 论坛)等整合上市引发的私有化热潮,给市场增加了主题投资机会,投资者可以利用并购产生的套利机会获得收益,一定程度上活跃市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77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