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我国经济将保持较快增势 宏观调控不能放松投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 08:02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上官卫国 申屠青南

  近三年,我国经济分别增长10%、10.1%和9.9%,今年的增势究竟如何?经济运行中存在哪些不确定因素和突出矛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数专家认为,今年我国经济仍有望保持较快平稳的增长态势,但物价走势难以准确把握。他们建议,宏观调控仍应“咬住”投资不放松。

  三大需求强劲拉动

  大多数专家对今年我国的经济增长持谨慎乐观态度。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专家王小广预测,今年经济增长仍将达到9%以上。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预测,今年GDP增速将达9.5%。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认为,三大需求对今年的经济增长均保持着强劲的拉动作用,我国经济整个来看充满活力。

  他分析,不管是世行还是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和2005年基本是同一个水平,增长速度是3.4%、3.3%,是比较好的。由于国际产业分工的结果,我国加工工业的产品流向世界、流向欧美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不可能出现大幅度下滑。除非是欧美经济出现大问题,需求下滑。

  再从投资来看,到2005年底,我国全社会投资在建项目总规模有25万亿元—26万亿元,投资不可能萎缩。相反,要努力地从宏观上控制投资规模,防止投资反弹。消费需求方面,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9%,餐饮业增长17.7%,都是很快的。

  通缩通胀难预测

  但对于物价走势,专家们的看法并不一致。哈继铭认为,今年我国不太可能面临通缩,相反,通胀压力将增加。粮食价格继续下降的可能性较小,加上PPI对CPI传导的继续,政府可能上调成品油、水、电等价格,通货膨胀压力将有所上升,预计今年物价将温和上涨。然而,如果现在粗放的投资状态继续下去,就有可能出现低增长和通缩,但这种情况不会在今年就出现。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专家徐连仲表示,今年没有通胀的可能,短期内也没什么通缩的压力,预计物价和去年差不多,涨幅不会太大。今年

国际油价仍将在高位运行,大约每桶在60美元左右波动,平均价格比2005年略有下降,但降幅不会很大。

  王小广认为,目前物价进入低增长区间,今年下半年可能出现轻度通缩。为防止再次出现通缩,国家价格政策既要努力保持物价的适度增长,又要推进资源产品的市场化。

  李德水则指出,通胀、通缩两种趋势均存在。存在着导致通缩的因素,比如说部分产品的产能过剩,居民收入特别是贫困居民群体的收入增长缓慢;另外,假如我国出口受阻,也可能造成物价低迷。但导致通胀的压力也存在。国际油价高企,现在政府对成品油的价格实行管理,如果根据需要我国适当地调整一下,价格指数就会上去。此外,服务价格也有很多是政府管制的,这部分也可能上调;工资水平也会提高;如果今年气候不好,粮食减产了,粮价上涨,也会带动其他食品价格上涨。还有,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大,货币的流动性过剩,也会导致通胀。所以,通胀通缩一线间,两种可能都要去关注,都要努力防止,而现在还不能说必然产生通缩。

  调控投资仍艰难

  王小广指出,从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看,主要是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过大。数据显示,投资还是偏快,连续四年增幅都比消费增长快一倍以上,因此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投资,而非国内总需求。实际上,在过去的一年中,宏观调控政策对投资过热的抑制作用已经有所显现,预计今年将是效果集中显现的一年。

  对于如何调控产能过剩问题,专家们认为,解决的办法,从根本上说是靠市场的力量,要相信投资主体是会分析市场,会寻找出路的。市场的力量还会使那些落后的生产能力无法生存,必然会被淘汰。政府在这件事情上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比如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在信贷上面采取一些引导措施等。

  有专家提醒说,今年许多地方政府将换届。受其影响,一些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与平常年份相比,尤其强烈。其中的道理也很好理解:在科学发展观还没有落地生根的情况下,通过投资来拉动GDP的增长依然是最便捷、最好掌控的手段。在换届后,多上项目和快上项目,也是新一届地方政府在短期内快速打开局面的最好方式。正因为如此,要继续保持宏观调控力度不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3,0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