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券商集萃 > 正文
 

证监会综合治理骤然提速 主导重组券商解困新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9日 00:02 新京报

  10月将结束“特殊期”,进入“常规监管”

  本报讯 (记者 贾浩森) 经历了五年的熊市之后,中国股市在2005年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开始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业在2005年经历了剧烈的震荡。

  证监会决战2005 综合治理骤然提速

  股市前期连年低迷,使依托其生存发展的证券公司元气大伤,出现大面积的亏损。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度114家主要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44亿元,利润总额为-103.64亿元。扣减资产减值损失后,利润总额为-149.93亿元,出现全行业亏损。

  实际上,由于连年处于“熊市”,证券公司从2003年起就开始大面积亏损。随着亏损时间的延长,隐藏在无限风光的证券公司背后的诸多违规操作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比如,违规理财、挪用保证金、挪用客户债券、账外经营等,导致一批券商的风险暴露,给股市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中国证监会从2004年8月开始,展开了对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工作,目的是对证券公司进行大规模的清理重组。据统计,2003年中国共有131家证券公司。经过一年多的综合治理,到2004年底只剩下114家。在此期间17家证券公司消失,其中不乏

南方证券、华夏证券、大鹏证券等大公司。

  2005年,证监会对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工作骤然提速。清算、托管、重组、再重组,一时间成为大多数券商的重生之路。

  6月中旬,汇金公司向中国银河证券注资100亿元。

  8月,证券公司的重组达到高峰。上旬,汇金公司两度出手,注资申银万国证券公司25亿元,另提供贷款15亿元。同时,注资国泰君安证券公司10亿元,另提供贷款15亿元。同月,两家证券传出将引进外资股东的消息:瑞银集团投资17亿换取北京证券20%股权,花旗、汇丰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有意进入湘财证券。

  还是在8月,天同证券、华龙证券、中关村证券、昆仑证券等同时宣布正在实施重组计划。

  进入9月,由于力保全面股改的顺利进行,证券公司重组暂时告一段落。

  三个月后,治理工作再次启动。11月初,刚刚成立不久的投资者保护基金首次出手托管广东证券。

  2006年伊始,广发证券受证监会委托,托管河北证券。

  另外,在2005年证监会先后核准了13家创新类(A类)证券公司及首批7家规范类(B类)证券公司。证监会对证券公司按照ABCD四类分类监管的思路,正在逐步推进,“留下50多家”是行业内比较公认的说法。

  整体面貌好转 有望进入常规监管

  经过一年多的综合治理,证券业的整体面貌开始好转。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日前在公开场合表示,证券行业的风险大幅释放,证券公司的违规现象总体上得以遏制。截至2005年6月底,与综合治理前相比,证券公司违规理财减少36%,挪用保证金减少48%,挪用客户债券减少59%。通过并账、清理、核销、剥离,账外经营减少58%。

  据庄心一介绍,证监会基本摸清了证券公司的底数,并且从一批优质公司起步,启动了证券公司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的实施,完善客户保证金存管制度。截止到目前,已有50余家公司实现了客户保证金独立存管,其中2家实现了第三方存管,70余家公司的自营和客户结算备付金账户已经分开。自2004年10月初开始,全面制止了未经批准的集合理财和三方监管委托理财业务,暂停了新的个人委托理财。完善自营业务的监控机制,对自营证券交易实行账户全部报备、交易所实时监控,对异常交易行为实行一线快速反应、稽查提前介入。

  自2004年以来,处置了15家高风险证券公司,其中14家已实施关闭。立案稽查严格打击违法活动,同时发布了创新试点类和规范类证券公司的评审标准,使好公司取得创新试点资格,进行业务创新。

  整个证券业经过综合治理,逐步趋向良性发展。来自证券业的各种信息表明,自2004年起着手开展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有望在今年10月结束“综合治理特殊时期”,进入“常规监管期”。

  据悉,进入常规监管期的标志主要有三个:历史形成的券商高风险违规业务清理完毕;券商财务指标符合法规、规章特别是即将出台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要求;券商合规经营不存在大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进入常规监管期并不表明券商综合治理工作的结束。相反,意味着券商监管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阶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74,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