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香港内地缓慢融合 证券从业人才向往完美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 02:31 第一财经日报

  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1965年在他的有效市场理论中提倡“完美市场”,他作如下假定:市场参与者数量庞大,任何单个参与者都无法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所有参与者都具有完全的信息,有同样的市场进入途径,并作出各种理性行为;商品是同质无差别的;不存在交易成本

  本报记者 刘永 发自广州

  和每一个人都曾有过梦想一样,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完美市场”的假设。

  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1965年在他的有效市场理论中提倡“完美市场”,他作如下假定:市场参与者数量庞大,任何单个参与者都无法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所有参与者都具有完全的信息,有同样的市场进入途径,并作出各种理性行为;商品是同质无差别的;不存在交易成本。

  当然,永远不要对完美市场抱有幻想,但在很多行业,随着经济全球化,正在打破各种限制、降低交流互动门槛,向“完美市场”靠近是一个趋势;至少,在一个区域市场可能向“完美市场”靠近。

  在证券从业领域,随着WTO承诺的兑现,以及《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与证券及期货人员资格有关的安排》细则的实施,这一趋势显得更加迫切也更为明显。

  香港证券专业学会行政总裁张为国分析认为,2006年以及将来几年时间,香港和内地证券业界将出现人才缺口现象,两地从业者的交流和融合缓慢前进。

  利好因素带来人才缺口

  香港一直担当着中介角色,香港投资推广处资料显示,过去的一年中,该署成功协助232家外资公司在香港开业或扩充业务,总投资达11亿美元,比 2004年增加90%;在2005 年1月到9月,流入香港的直接投资达267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加18亿美元。

  这种增长趋势将持续到未来一段时间,同时,随着内地按WTO协议逐步开放金融业,特别是今年年底对外资银行部分业务的开放,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会利用香港为跳板进入内地市场。普华永道也在本月初做出预测,今年在香港主板市场IPO(首次公开发行)的公司数量将与2005年持平(为60家),IPO融资额将可达到1990亿港元,较上年的1914亿港元增加76亿港元;在创业板上市的数量也将有10家。

  据统计,目前共有超过300家的内地企业已在香港成功上市,集资总额超过9000亿港元。

  内地金融市场总值约为4万亿美元,增长速度惊人,在国家“十一五”规划当中,也将金融业列入重点发展行业。

  分析以上利好因素,张为国认为,在大的市场环境中,银行、证券、保险业都将有一个好的发展趋势,金融专才的需求将出现增长的局面。

  但事实上,目前两地的证券从业人员远未达到市场需求规模。

  根据上月底发布的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的第一次证券业经济普查数据来看,2004年末,全国证券业经营机构共465家,其中,证券公司128家,期货经纪公司178家,基金管理公司45家,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108家,证券交易所2家,期货交易所3家,证券登记结算公司1家;产业活动单位3249家。

  上述所有证券机构的从业人员仅9.43万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3.99万人,占42.31%;女性1.29万人,占13.68%。

  在香港方面,相关数据表明,香港证券从业人员为6.4万人,其中基金方面1300多人,证券投资1500多人,基金托管250多人。

  这一人才数量远不能支撑金融证券业的发展,从增长空间来说,内地更具增长性,香港相对饱和。

  前程无忧网站新近预测,在2006年,银行、保险业将成为热门行业。

  随着WTO的进一步开放,银行、保险业进一步拓展业务,同时在各地抢先布点,人才热潮涌动,银行和保险业在进行洗牌的同时也在进行人才的洗牌,种种变化促使其对业内高级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熟悉产品、市场的专业人士,还需要能够组建、推动、管理团队的高级管理人才。

  缓慢融合

  香港和内地金融证券从业人员的交流和融合,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原香港证监会官员梁定邦、史美伦先后出任内地证监会高官,都是标志性事件;根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与证券及期货人员资格有关的安排》(下称CEPA),是另外一个里程碑。

  在CEPA的安排下,两地证券专业资格互认开始启动。

  香港证监会与中国证监会于2003年11月21日签订有关证券业专业资格互通的简化程序的安排,以便香港期货及证券界专业人士在内地取得专业资格。

  在此项制度下,香港专业人员通过内地

证券法规考试后,可以向中国证券业协会申请取得内地证券从业资格,香港专业人员指持有(包含曾于最近三年内持有)香港证监会发出相关牌照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

  张为国认为,两地证券专业资格互认对双方都有一定好处,这是两地金融服务业更紧密合作向前迈进的重要步伐;对香港金融从业人员来说,则是进军内地市场的机会,在吸引内地个人及企业的庞大资金上尤其重要。

  对于内地来说,随着金融市场允许香港专业人士到内地工作,香港引入金融体制和

股票市场的国际经验,国家金融市场便可进一步发展。

  基于对等原则,香港证券专业学会2005年4月在深圳举办首次香港证券及期货从业员资格考试,以便为内地专业人员投身香港金融服务业提供通行证,第二届将于今年4月份在上海进行。

  这两项专业资格考试的启动,标志着在CEPA框架下,内地与香港两地的人才交流进入一个新里程。

  但事实上,来自证券制度、监管体系等方面的不同,以及语言等方面的从业阻力,融合的步伐并不尽如人意。

  在香港专业人员报考内地的从业考试中,2004年有300多人参加内地证券从业资格考试,2005年减少为100多人。

  设在深圳的第一届香港证券及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吸引了270名内地考生参加,整体合格率超过八成,这一比例远远超过香港本地居民50%的通过率。

  但中国证券业协会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2月底,仅有75名香港专业人员获得内地证券业资格。

  完美市场的向往

  尽管在CEPA协议下,两地资格认证相互承认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人才的交流和互动并没有形成,但对两地人才“完美市场”的期盼,张为国仍抱有信心。

  他表示,在他领导下的香港证券专业学会将继续致力推动两地人才交流。在他看来,香港是亚太地区和全球金融交汇的地方,香港的证券从业人员对全球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国际贸易以及金融产品的知识掌握相对全面,在国际

资本市场有比较丰富的经验;相比之下,内地的从业人员对内地的规则和潜规则更加了解,他们的中文语言能力也比较强,两者之间的交流显得必要和迫切。

  事实上,在薪酬方面,上海同香港证券从业人员已经比较接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