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励雅敏—— 银行股仍需韬光养晦 关注股票: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 08:38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朱茵上海报道

  宏观经济在过去的三年里经历了高速增长,和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银行业同样在这一阶段获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股票市场上,银行股并没有成为同期光芒四射的明星。

  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励雅敏认为:这是因为原先管理水平低下、拨备相对不足、股价
水平较高的银行需要积累。现在宏观经济在调整中出现增速的减缓,经过积累的银行股抵御经济波动的能力不断增强,在行业比较中的优势将使它继续成为2006年股票市场关注的行业之一。

  记者:如何看待今年的宏观经济和存贷款增速的问题?

  励雅敏:存贷款业务仍将是未来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首先需要关注宏观经济和贷款增速。我们认为宏观经济在2006年将实现软着陆,GDP增速减缓,但依然可以达到8.5%。为了实现经济的软着陆,需要温和的货币政策进行支持,明年货币政策不会过度从紧,但我们也不认为信贷增速将有大幅回升,13%到14%的信贷增长率是合适的。信贷增长率较过去几年有所降低的原因主要来自于银行对资本金运用的再认识和对企业实体贷款的谨慎。

  财务重组及上市后的国有银行因为有效补充了资本金,它们的增速会略有加快,在10%至15%之间。股份制银行依然是增速最快的群体,预计它们今年存贷款的增速约为20%。这一增速对于资本金充分的招商银行,以及有较明确融资计划的浦发和民生银行实现的可能性较大,但对增发前的华夏银行而言存在难度,除非依赖混合资本债券的发行。

  记者:银行业净利润增长有赖于哪些因素?

  励雅敏:我们之前提到,在宏观经济迅猛增长的过去3年,银行业并没有象很多行业那样出现净利润的迅猛增长,那是因为原先拨备不足的银行在加速计提呆账

准备金。经过了前些年的积累,截至到2005年3季度末,招商、浦发、民生的拨备覆盖率都能够达到100%以上,尤其是浦发银行,其五级分类口径下的覆盖率更是超过了140%。充足的拨备不仅给银行提供了经营安全的保障,在减缓计提力度的现阶段,也成为平滑利润的有利工具。这个特征在2005年的前三季度已经有所体现,并且在2006年将继续发挥作用。

  记者:银行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是否好转?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因素呢?银行板块值得看好的理由何在?

  励雅敏:当我们分析2006年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现短弊长利的特征非常明显,但至少对于2006年,情况并不十分乐观。比如经济回落将使资产质量面临下降;传统业务中短期融资券将使优质客户继续流失,利率市场化将使收益率逐步收窄;比如业务转型和存款保险制度将增加费用支出,比如银行全面开放将引来更多的强大竞争对手。利好主要将出现在混业经营趋势和税收制度改革中,但利好将是逐步推进,有些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这是明年投资的风险所在。

  使我们继续看好银行板块的理由有几个:一是在宏观经济回落的背景下,银行因为在前几年提高了管理能力和拨备水平,抵御经济波动的能力大大提高。这种稳定的特征在明年依然具有行业比较优势;二是经济软着陆及温和的货币政策将使银行的增长得到延续,资产质量不至于出现显著恶化;三是短期融资券、利率市场化及行业对外开放的负面因素将部分被混业经营趋势、个人金融和中间业务的兴起所弥补;四是较低的股价水平和充分的拨备水平使投资处于安全区间。建行和交行的市场价格以及外资高价入股为股价提供了支持。

  记者:银行股里你推荐哪些?

  励雅敏:我们认为银行股的股价向上空间大于向下空间。波段操作或选择好银行长期持有依然是我们推荐的两种投资方式。我们推荐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谨慎推荐华夏银行。

  除了充足拨备带来的经营安全性,近年来不断下降的股价水平也使投资处于安全区间。截至2005年12月30日,四家银行股考虑对价后的平均PB为:2005年1.82倍、2006年1.51倍;平均PE为2005年12.6倍、2006年12.6倍。这一股价水平相对于香港的上市银行已经完全接轨。比如同期剔除较高股价水平的恒生银行,港股银行平均PB为2005年1.67倍、2006年1.58倍;平均PE为2005年13.8倍,2006年12.8倍。而国内A股银行的股价水平显然要比已经在香港上市的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便宜。虽然我们并不认为不同市场上的不同银行的估值水平一定具有可比性,但从投资心理角度看,交行和建行的价格为A股银行股价提供了支持。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