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广州灵活调控力挫气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 07:59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王成盛广州报道

  由去年9月份的77元到今年1月份最高120元,短短四个月里广州瓶装液化气涨了近六成。与此同时,2005年的“油荒”阴影似乎又重回广东,许多加油站最近又高高挂起暂无柴油供应的牌子,而在几个月前牌子上的主角是“汽油”。广东能源危机可谓接踵而至,但石油和燃气又面临着不同的境况!

  “怎么可能不涨呢?国际上的油价一路飙升,液化石油气涨价是早晚的事!我看根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谁让广东自己不产气呢?”一位在燃气站交费的餐厅老板向记者说道。

  据悉,广东省气商有省内炼油厂、国外进口以及省外炼油厂等三个气源。其中广东省内广石化、茂名石化等三家炼油厂的供给占广州市场气源总额的12%;而国外进口气源所占的市场份额是75%-80%,占据主导地位。

  据广东燃油协会的有关人士介绍,2006年2月国际市场液化石油气的报价为660—670美元/吨,据此计算,春节期间广东各大码头的液化石油气批发价为6600—6700元/吨,加上充装费和运输费,一瓶15公斤瓶装气成本价为100—102元。

  “幸运的是此次气价虽飙升,但供应还算可以,只要有钱还是可以买得到,而在油荒期间可是有钱也买不到。”饭店老板对此略带满意。

  “其实广州市此次也差点断气!幸亏及时纠正了一些做法,不仅保证了燃气供应,同时也抑制了气价进一步上扬!”隶属广州石化的中穗燃气一位销售部门负责人说到。

  据他介绍,广州主要有四大燃气供应商,除中穗直接销售广州石化自产的燃气外其他三家大多依靠进口。去年12月由于气价的大幅上涨导致居民怨言较多,物价局自12月23日起对液化石油气价格实行临时干预措施。物价局适度控制了液化气进口商的批发价和省内三大炼厂的出厂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未批准不得提价。同时在广州市市场也制定了95元的市场“呼吁价”。但事与愿违,这些政策出台后进口商无利可图,甚至亏损,导致大多选择减少进口,这不仅没有抑制住气价反而加剧了价格上升,同时市场供应量也大幅减少。

  “当时很多气贩冒充终端用户在我们这里开户,以95元充气后拿出我们气站大门就以110元的高价转手!最后我们的气源也供应不上了。幸亏一月中旬广州市及时取消了限价政策,采用更加灵活的进销差率政策,保证了进口商和炼厂的利润,使市场供应有所缓解,市场价格也没再继续攀升,甚至在最近已有所下调!”该人士心有余悸地说到。

  按照广东省政府的相关规定,燃气批发企业从进口商或炼厂进货后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的,进销差率不得超过7%;销售给零售商的,进销差率不得超过3%;销售给其他批发商的,进销差率不得超过2%。每次调整价格间隔时间原则上不少于7天。

  有专业人士表示,面对

能源危机第一是如何确保供应,第二才是争取合理的价格。如果违反市场规律单纯采用计划经济强制限价的手法,粗暴地将价格挡板设置在最终的销售环节,不仅无法化解能源供应矛盾,反而会进一步激化,甚至于产生更加严重的社会后果。以前的油荒和最近的气价飙升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截至记者发稿时,广州瓶装煤气价格已降至98元,且供应充足,气站门口并无排队现象。而很多

加油站门口大大的暂无
柴油
供应的招牌依然在寒风中摇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