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47只基金四季报显示 基金总体微幅增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 08:50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徐国杰

  剔除货币基金、债券基金、保本基金和指数基金后,截至今日共有47只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公布2005年四季度报告。根据天相统计数据,这47只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69.01%,债券仓位为24.6%;可比的44只基金的股票和债券仓位分别为69.33%和24.8%,其中股票仓位同比上升约1个百分点,债券仓位则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

  看好后市保持高仓位

  从四季报来看,不少基金出于看好股市的原因,在四季度都维持了比较高的仓位。如基金银丰认为,当前中国股市估值水平偏低,股改对证券市场将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市场投资价值正不断提升,因此在四季度保持着较高的股票仓位水平,且一度接近75%的合同规定上限。此外,泰信先行策略、银河银泰等也都采取了积极进取的投资策略,总体上保持相对较高的股票配置比例,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还有一些基金则在四季度积极调高

股票仓位。例如,截至四季度末,中银中国基金的股票投资占基金净资产的79%,较上一季度末提高14个百分点;债券则下降6个百分点,现金资产下降8个多百分点。根据这些数字,中银中国基金的资产配置策略清晰可见,在四季度,其股票投资比例已主动调高于基准,而债券投资则低于基准。

  而这种积极的股票配置策略也是基金在四季度取得相对较优表现的重要原因。其他如申万巴黎盛利精选、盛利配置、友邦华泰等也在市场低位纷纷增加股票仓位。除了稳步提升股票仓位外,有些基金在他们所看好的行业上还进行超额配置,如盛利精选基金在金融、地产、石化等行业重点超额配置,这也显示出基金经理对行业个股的良好把握和坚定信心。从结果来看,一些基金的超额配置为基金净值增长作出了贡献。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基金经理们不但在定期报告中表示出对股市的乐观,也用增仓这种实际行动表明他们对市场的看法。而令人关注的是,不少基金还表示,2006年第一季度将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延续较为积极的资产配置策略,仍将继续保持较高的股票仓位,基金业的这种动向似乎也可成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一个参照。

  海外投资者入市成看点

  众多基金经理在谈到2006年股市前景时,均不约而同地提到海外投资者入市将是促成股市转折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基金还指出,下一阶段中投资者结构的变化需要引起特别注意。

  多家基金认为,日前商务部、中国证监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

股权分置改革涉及外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境外战略投资者中长线投资A股,这是在QFII之外另一条新的外资进入并参与中国股市发展的渠道。这项措施无论是在短线还是长线上,对我国的资本市场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预料,一旦长期境外资金进入后,对稳定国内市场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G股股改后的新股发行的冲击将会降低,应可减少市场部分的忧虑。并且在相当程度上改善国内股市大量资源股、蓝筹股价值被低估的现状,提高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

  从长线上来看,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进入意味着中国正由以往的利用境外直接投资积极转向境外间接投资。并且,以往中国引进的都是行业、企业的技术以提高生产力,这一次除了引进境外资金外,同时积极推动国际管理经验、科技技术、上市公司治理理念在中国的应用,这对于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

竞争力、优化资本结构和提高股东回报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此外,这一举措还有助于推动国内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进程。而这一点也正是许多基金经理所看中的下一阶段的重大投资机会之一。有基金经理放言,并购重组将成为未来市场行情的主线索之一。国联分红基金分析认为,A股市场目前已经有一大批行业的市净率与国际市场平均水平接近,甚至低于国际市场平均水平,从产业资本的角度考虑,这些公司的市场价值已经大大低估,应该注意到“产业资本对公司价值的评估体系将会有别于金融资本”。也有基金表示,不会纯粹去搏并购、私有化的机会,但对于基本面好、估值合理的公司,并购的可能性将带来更大的收益。

  全部样本报告期债券占净值比例(%)股票占净值比例(%)持股集中度(%)

  全部积极投资股票和混合型基金(47只)2005年四季报24.669.0153.18

  可比积极投资股票和混合型基金(44只)2005年四季报24.869.3353.08

  可比积极投资股票和混合型基金(44只)2005年三季报26.7268.3452.04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