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神话相继破灭 监管为何总是姗姗来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 04:11 深圳商报 | |||||||||
资本神话相继破灭暴露问题引人深思 监管:为何总是姗姗来迟?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19日电】唐万新受审似乎将给延续近两年的德隆危机划上一个句号。但是,人们并未停止对资本市场、金融监管者和地方政府的质疑和追问:为何对“问
德隆危机为何像雪球越滚越大? 猴王、郑百文、科龙、啤酒花……一个个破灭了的资本神话,折射出中国资本市场的尴尬—对企业违规行为的“监”和“管”,为何总是姗姗来迟? 2004年4月德隆危机爆发之初,新疆方面尚不知“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出了多大的问题”。经全力核查,新疆才首次摸清了德隆系。由于德隆从产业抽取资金填补金融窟窿,新疆屯河直接损失5亿元,当地农村信用社的16亿元资金也卷入其中,因委托理财深陷资金黑洞的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更是数目惊人。2004年2月,新疆银监局派出现场检查组,对金新信托的盈亏真实性进行调查,发现其高管人员长期不在岗履职、公司经营管理混乱。但遗憾的是,此时离危机爆发已为时不远。 此外,唐万新此次在武汉被控操纵证券市场价格。那么,为何德隆系坐庄操纵股价长达7年时间、非法获利超过98亿元,却迟迟未受查办? 多年从事上市公司财务研究的专家贺宛男说:“这些问题企业通常采用资产重复抵押的方法,向许多银行借债,一元钱的资产结果可能获得了10元钱的贷款。”如果能建立起覆盖全国的信用体系,上市公司及其主要关联人的信用资料由全社会共享,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企业盲目扩张、巨额融资带来的风险,监管部门对由此产生的危机也将由“事后处理”变为“风险防范”。 德隆会是政府最后一次“埋单”吗? 2004年8月华融公司托管德隆之后,有关德隆旗下企业是破产还债或是盘活重组的传闻不断。但对新疆而言,如果成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被迫破产清算,不仅债权人将蒙受重大损失,社会也将为此付出高昂成本——新疆多年培育起来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链,可能就此中断。 在银行减债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新疆“德隆危机协调小组”成员终于为相关企业赢得减债承诺。2005年11月,德隆债权人委员会公布了银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提出的公司债务重组意见。 从表面看,各大商业银行为挽救德隆做出了重大牺牲。实质上,是政府最终为这家问题企业“埋单”。但人们仍不免怀疑,企业一旦做大到成为市场的一部分,政府就会在其出现危机后出手相援,“大而不死”的德隆恐怕不会是政府为“问题企业”唯一的一次“埋单”! 法网日趋绵密后执法如何到位? 中国证监会一名资深监管专家认为:“德隆危机的爆发,是我国证券市场的法治转折点之一,从反面促进了法律的完善。” 这个观点可以从过去一年中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司法新闻中得到印证。2005年底,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认定,德恒证券公司的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直接责任人员承担刑事责任;与此同时,提请审议的刑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对于操纵证券、期货市场行为,最高罚300万元;上市公司高管操纵上市公司,故意损害上市公司利益,可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今年起正式实施的新《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对虚假陈述负有责任时,也应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同时,增加了操纵市场、内幕交易欺诈客户的民事责任。 整肃证券市场的法网正日趋绵密。但欣喜之余,人们似乎仍应保持清醒和警惕。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表示,即便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但对违规者和造假者的惩处却不能到位,那么出现“德隆第二”“德隆第三”或许并非耸人听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