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难降“高血糖” 白糖期货进入“蜜月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 09:11 中国证券报 | |||||||||
本报记者赵彤刚 在国储糖高价拍卖刺激下,刚刚上市不久的郑州白糖期货昨日大幅上涨。主力605合约大涨185元,以4833元报收,盘中创出上市新高4834元;成交量与持仓量大幅增长,分别达25198手、8428手。
拍卖价高于预期 继1月5日第一次拍卖后,国储局昨日通过华商储备中心第二次拍卖9.2万吨白糖。上午9时拍卖开始,至中午12时20分,9.2万吨储备糖被竞购一空。据了解,此次国储糖竞拍最高成交价为4740元/吨,提货点为山东星光糖厂;最低成交价为4500元/吨,成交均价为4558元/吨,高于市场预期。 为抑制近期国内糖价的大幅上涨,保证市场供应,发改委和商务部曾在1月5日第一次拍卖了9.2万吨国储糖。当时拍卖平均价达到了每吨4557.9元,最高价、最低价分别为每吨4640元、4490元。与第一次拍卖相比,昨日国储糖拍卖价格有所上涨。尤其是最高成交价达到了4740元/吨,远高于第一次拍卖最高价。显然,此次拍卖不仅未能给持续“高烧”的糖市降温,反而进一步打开了糖价上扬空间。 不过,深圳中期分析师郭良周指出,这次国储糖竞拍价格虽然高于各方预期,但是基本反映了目前我国白糖现货市场状况。当前广西等产区糖价都在4500元/吨以上,而华东、华南等销区价格更是接近4800元/吨。 白糖期货创上市新高 1月5日的第一次国储糖拍卖,对第二日上市的郑州白糖期货高开高走可谓“功不可没”;而昨日的高价竞拍,更是令白糖期货创出了上市新高。同时,与第一次拍卖情况相同,昨日我国主要白糖批发市场价格都出现了涨停,国储拍卖对抑制糖价作用并不明显。郭良周对此表示:“9.2万吨白糖对市场而言仅仅是杯水车薪,调节作用有限。” 由于天气原因造成今年云南甘蔗减产,而广西开榨又比较晚,这使我国白糖供应出现阶段性偏紧现象,近期价格持续上涨。同时,国际食糖价格在经过一段时间盘整之后,近期有突破平台整理继续上涨迹象。据世华财讯庄伟东分析,国家数次抛售储备糖,但对调控国内糖价收效甚微,这说明目前国内食糖需求依旧比较强劲。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国内糖价追随国际糖价继续上行的可能性非常大。 目前郑州白糖期价比桂糖市场糖价大约高200元/吨,虽然从表面上看有过高之嫌,但一方面鉴于郑州白糖标的标准远高于桂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白糖期货刚刚上市,现货企业对其运行和交割情况尚不熟悉,因此大多处于观望状态,市场抛盘较轻。 庄伟东表示:“至于两者之间多大价差结构方趋于合理,这至少要等到郑糖0605合约实现首次交割之后方能知晓。” 杯水车薪作用有限 据市场人士分析,目前国储糖总量大约只有90.4万吨,无论从规模和品种结构上看,都无法满足调控国内糖市场波动要求。这位人士认为,要想有效调控市场、稳定糖价,国储糖规模必须扩大到200万吨以上,同时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国储糖是成品糖。 对于国储糖两次拍卖效果都不明显,更是有业内人士指出,主要是因为糖厂囤积拍卖的储备糖,影响了抑制糖价效果。大部分拍卖糖被糖厂买走,这些糖就在糖厂仓库,根本没有进入国内市场,因此不会对国内市场产生作用。该人士认为,国储糖政策决策机制落后,也是影响调控实施效果的因素。国储糖基本决策制度是,由多个部门组成联席会议决定国储糖政策和操作细节。联席会议制度可能会拖延决策时间,失去决策最佳时机,另外还存在部门利益问题。他建议有必要改革联席会议制度,使决策“短平快”、高度统一;而且要高度保密,才能提高决策效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