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在调整中寻求新支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 07:54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尹涛

  当日历翻开了2006年的最初几页,几乎已经没有人再怀疑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调整,毕竟,这将是本轮宏观调控政策效果集中显现的一年。那么,这次经济的调整要调多深多久?在未来的一年中能否找到新的增长支点?

  不可怕的通缩

  “由于2006年将是许多行业新增产能集中释放的一年,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会加剧,中间产品价格增长面临较大的回调压力,粮食价格也缺乏上涨的动力,因此,2006年物价增长将继续放慢,预计全年CPI增长1%左右,下半年还可能出现轻度的通货紧缩现象。”这一小段关于物价的预测出自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一份重要报告,这份报告日前已递交国家发改委。其实,关于通缩的预测,我们早已不是第一次听说。早在去年年中,就已经有专家提出这样的警告。不过,通缩也许还是无法完全避免。

  怎么通胀还没开始,通缩就又来了?经济学家解释说,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不仅中国出现了低通胀的趋势,而且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也存在这样的一种内在趋势,其他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率也大大降低,就是说,低通胀是一种全球性的长期性趋势,就像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前的近20年的时间内,高通胀呈一种内在的长期趋势一样。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对此曾有进一步的解释:前苏联国家有1亿多有文化的劳动力,中国有7.5亿的青壮年劳动人口,加上印度的工人,如果这些工人全部进入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那么大约将令整个劳动力供应增长一倍,这一变化已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起到了抑制单位劳动成本上涨的作用,因而有助于遏制通货膨胀。

  由此看来,通缩的发生并不完全是产能过剩的结果,而它要避免起来也比较难,即便是在我国经济的增速还在8%以上的时候。那么,如果通缩真地来了,是否会给经济带来很大的打击呢?

  答案是否定的。理由有三:

  首先,对经济打击最大的从来都不是产能过剩,而是资产的泡沫化和由其带来的金融危机。因为产能过剩的问题是可能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等诸多手段在较短时期内克服的,而资产泡沫问题却通常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收拾烂摊子。在过去的三年中,我国的

资本市场一直处于挤泡沫的阶段,而且目前泡沫已经基本挤干。在另外一块资产的市场——
房地产
市场上,除了个别城市,整个市场的泡沫也并不明显,因此,我们首先可以断定,这轮调整不会太深太久。(下转A03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