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孤立潍柴 重汽集团收回杭发管理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 02: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记者 袁小可

  继摩根士丹利之后,潍柴动力又遭高盛看低,上周五该股暴跌11.7%

  昨日,重汽集团对记者表示,2006年1月1日,重汽集团已收回了对杭发厂的管理权。而本报的独家追踪报道"潍柴‘反水’重汽"在资本市场产生的连锁反应仍未结
束。

  继摩根士丹利之后,上周,著名外资投行高盛也将潍柴动力(2338.HK)的目标价由21.5港元,大幅调降至10.5港元,并将潍柴动力2005年、2006年度每股盈利预测分别调低了36%、52%,投资评级由"与大市同步"降至"跑输大市"。

  高盛在研究报告中,丝毫不掩饰其诸多忧虑:重型车市场(需求)停滞、竞争加剧及与大客户重汽集团关系恶化等。该研究报告公布后,上周五,潍柴动力放量大跌11.7%,报收13.2港元。

  重汽集团与潍柴动力母子"反目"彻底公开化后,潍柴的"单飞"之旅遭到了外界强大"寒流"抵制。上月,

摩根士丹利就曾发表研究报告,下调潍柴动力评级,将其目标价由原来的25港元,大幅调降36%,至16港元,消息一出,潍柴动力放量暴跌15.84%。

  2005年12月初,潍柴动力对重汽集团"郑重声明":不再对其供应

发动机。作为重汽系列的核心组成部分,潍柴动力近几年保持了100%的增长率,公司2004年3月在香港上市,当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去年潍柴销售发动机15万台,其中销售给重汽近4万台。2005年8月8日,潍柴动力收购
湘火炬
,称主要意在扩大规模、增加下游客户。

  然而,但在重汽集团眼中,潍柴动力却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潍柴希望挟湘火炬旗下陕汽的整车制造业务与重汽集团分庭抗礼。同时,重汽还认为,潍柴希望收购重汽旗下的杭州发动机厂("杭发厂"),以独自掌控重汽集团动力系统,甚至想让重汽集团减持潍柴股份,以图内部控制。

  面对潍柴动力咄咄逼人之势,重汽集团表示,近期将主要通过旗下杭州发动机厂生产、外购及库存等渠道满足生产所需。同时,将整合相关资源,构建重汽集团自身新的发动机系统。

  知情人士指出,2005年对杭发厂控制权的争夺,是潍柴动力与重汽集团矛盾的导火索。2004年,潍柴赴港上市,重汽集团向联交所承诺,将杭州发动机厂交由潍柴委托经营管理。重汽同时承诺,不再生产杭发厂(生产的)同一类型发动机。2005年2月,潍柴动力向重汽集团支付8000万元定金,要求独家收购重汽集团旗下的杭发厂,有效期至2005年12月31日。面对两者的矛盾,山东省政府已成立了专门协调小组,目前调和工作仍在进行之中。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