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难点考问中行上市 聆讯在即管理能力受关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5日 15:10 中国经营报 | |||||||||
本报记者 罗焱 广州报道 1月10日,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中国银行可能会在未来1至2周内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接下去的进展要看联交所对中行的申请资料有没有提出问题。目前的估计是,如果一切顺利,最早也要第二季度才能上市。
由于中行与已经在香港上市的中银香港存在母子公司关系而且存在同业竞争,中行香港上市涉及到一些当地的监管障碍。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港股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第一季度香港股市活跃,是上市最好时机,相信中行的招股规模与建行(HK.0939)相似,定价方面也将接近甚至偏高一点。 一季度上市时机最好 香港京华山一银行业分析师尤浩然分析认为,中行和建行的规模、盈利、资产回报率等差不多,估计中行的发行规模和估值会接近建行,定价甚至可能比建行上市时更高一点,市净率在2至2.2倍应该都可以接受(建行上市定价为市净率1.96倍,今年市净率最高时达到约2.95倍)。 他说,目前香港资金面很充裕,成交量创新高,而且整体交投活跃,各行业全面上涨,并不是集中在个别股票,显示有新的资金涌入。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香港多个交易日的单日成交量在380至400亿港元,1月11日恒生指数收于15694.44点,都是1997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去年香港的蓝筹股平均只升了4.5%,国企股升12%,落后于韩国和日本,主要原因是香港受累于和美国的联系汇率制,但现在市场憧憬美国加息会见顶,不少寻求机会的资金都来到了香港。而中资股又因为人民币升值和QDII可能今年落实等因素而被看好。” 大福证券分析师李建雄表示,“如果迟一点有数据指向美国加息周期并未结束的话,市况波动就会大一点。况且,即使第二季度美国加息真的见顶,如果第一季度保持升势,第二季度也有回吐压力。” 李认为,上市最主要是看资金流通量够不够,因此中行一季度上市应该是最好时机,能获得较好发行价格。 中银香港尚未正式定位 至于中行母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定位问题,据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他们几个月前与中银香港的管理层沟通时,管理层曾表示中银香港还没有正式定位。中银香港目前在国内也有业务,但是却被视为外资行,而中银香港又是中行的附属机构,在业务方面需要一个明确的定位。管理层当时表示,中行上市之前中银香港会正式定位,届时会发公告向公众说明。 针对中行母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差别,香港新鸿基金融集团策略师谭伟新对记者表示,两家银行最大的分别是,中银香港只做香港业务,包括香港的人民币业务。而中行主要做内地业务,还有海外的一些分公司,二者其实不会混乱。具体业务给谁做也不难界定,例如在香港发端的业务归中银香港,内地发端的业务则属于中行,如果是两地合作的业务可以用具体约定来分清。而母子公司的这些业务区分都会在招股说明书中列明。 聆讯关注战略投资者 李建雄认为,母子公司定位不明不会是影响中行上市的主要因素。但中行到目前为止确定的战略投资者和非银行类策略投资者偏少,投资者会关注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能力,这也可能是联交所在聆讯时会提出的一个问题。 “中资银行上市最大的隐忧是企业管治。相比交行(HK.3328)得到香港投资者熟悉的汇丰入股,建行引入美国银行、新加坡淡马锡及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多名战略和策略投资者,中行目前正式对外确认的战略投资者只有苏格兰皇家银行一家,其他非银行类的策略投资者只能带来资金,对于帮助中行改善风险管理和企业管治的能力有限,而资金并不是中行最缺乏的。”李建雄说。 但尤浩然认为,银行业可以直接反映经济发展。从过去的经验看,虽然曾经有分析担心建行上市会分流交行的投资者,但建行上市后,两家银行升幅相似,似乎替代性不大,反映出现在内地银行供不应求,投资者趋之若鹜,只要价钱不离谱投资者就会买进。但从长远来看,如果更多的银行如招行、民生、兴业等纷纷在香港上市,投资者有更多选择的时候,他们会理性去研究和比较这些银行的不同特征,以及什么特征对自己更合适。例如,大的国有背景银行在盈利能力上有优势,而民营和股份制背景的银行对坏账的控制更好等等。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