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悬空”合同意在二次煤电联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 08:09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纪凡

  “这次签下的重点电煤合同少得可怜,也许会加速第二次煤电联动的出台。”在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结束之后,部分煤、电企业参会代表私下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但这是否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呢?

  国家良苦用心被误读不过,在本次煤炭会前夕,国家放开了电煤价格,似乎被一些煤炭企业误读为“涨价”的信号。

  就在2005年11月1日的“中国煤炭市场高峰论坛”上,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赵生龙曾表示,2006年全年煤炭价格水平将基本与2005年四季度相当,市场将出现优质煤供应偏紧和低热值煤过剩并存的局面。兖州煤业总经理杨德玉当时也称,2006年局部地区个别时段可能出现煤炭供过于求的局面。

  正是出于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的分析,国家希望借这个有利时机,平稳解决长期以来困扰煤电两大行业的电煤双轨制问题。“在保持电煤价格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取消2004年底出台的电煤价格临时性干预措施,由煤电双方自主确定交易价格”。

  不过,多数煤炭企业过于兴奋,“放开价格”后就齐声喊涨,这令国家有关部门感到了不小的压力。因此,有关部门又在本次煤炭会召开之前,特地给电力企业提个醒,“放开煤价,电力企业也不要寄希望于煤电联动”。

  记者了解到,国家的本意是希望电力企业能在与煤炭企业的谈判中尽量稳住煤价,而非更多地考虑有途径消化成本,在煤价上妥协退让。

  但这却被一些电力企业所误读。“国家放开电煤价格,却不放开电价,那我们还能干啥呢?”一位电力企业的负责人愤愤地说。两种体制碰撞的苦果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在会后公开称,双方僵持的真正原因已不是价格方面的问题,而是两种经济模式的碰撞,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两种体制在煤炭上的碰撞。

  对于煤炭方面的这种说法,某发电集团燃料公司的高管没有反驳,只是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这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原因很复杂。”

  而一些电厂的采购人员说得就比较直接一些,“不就是希望把事情拖着,最后寄希望于国家干预呗。要么限制煤价,要么煤电再次联动,把电价涨上去”。

  一位电厂采购经理显得比较激动:“这确实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碰撞,你想,煤价市场化了,而电价却受到国家的管制。虽然出了煤电联动政策,谁都知道去年煤价的涨幅绝对不止5%,11月份该进入第二个联动周期了,然而国家却迟迟不批联动。”

  由此分析,“市场煤,计划电”的体制,是部分煤电企业认为本次重点电煤合同不能顺利签下的主要原因。

  煤电二次联动会很快出台?

  要解决所谓的“体制”问题,煤电价格的顺利联动无疑是个关键。

  按照国家在2004年年底出台的煤电联动规定,以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比前一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就相应调整电价。

  不过,规定还要求,居民电价、农业电价、中小化肥电价要保持相对稳定,一年最多调整一次。因此,自从去年5月进行了第一次联动后,进入11月份的第二个联动周期,国家并没有如电力企业所愿,再次调整电价。众多电力企业判断,既然“一年最多调整一次”,那进入2006年,煤电再次联动的时机应该到了。

  从电力行业的角度看,这种想法显然没有任何问题。然而,基于稳定国内物价的通盘考虑,国家显然不希望电价涨得过快。特别是很多经济学家预计,今年我国的经济增速会进一步放缓,开始走下坡路。在这个时候再次上调电价,可能会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本次煤炭会上,即使重点电煤合同一直难产,甚至最终“无果而终”,有关部门都没有在二次煤电联动上松口。有关专家据此分析,由于电价上调牵涉的影响太大,二次煤电联动并非煤电企业想像中那么容易出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