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大局] 卖掉一部分大学,如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 00:49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导 朱永新

  去年"两会"期间,我曾经提议大学转制,也得到了教育部积极的答复。可是,一年过去了,仍然没有动静。现在我再一次强烈呼吁:加入WTO后,中国的教育体制必须与国际教育规则接轨,公立高等学校的转制已经迫在眉睫。在高等教育领域,如何发展非政府办学与引入竞争机制,体现市场体制下教育发展的公平与效率,是值得每一个高教工作
者深思的问题,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刻不容缓的任务。

  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经费缺口巨大,更为严重的是教育经费内部配置极不合理。高等教育占据了本来就很拮据的教育经费的相当部分。如果部分大学转制,就可以把部分钱拿出来,政府就可以在不增加教育投入的前提下,解决一些中小学现存的实际难题,如改造薄弱学校、资助贫困学生等,同时也可以大大缓解我国著名大学以及某些冷门学科的经费困局。

  公立高等学校转制为非公立的、股份制的或者民办的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其实,这也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公有制的有效实现方式。

  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的高等教育是以民间力量为主的。在国外,高校的80%以上是民办学校,而我国80%以上却是公办学校。这既占用了大量的教育经费,又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发展。以某省为例,2002年的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60多亿元,其中高等教育就占去了60多亿元。一所大学的投资,往往相当于100多所农村小学的经费,甚至更多。高等教育花费了相当部分本来就非常有限的教育经费。全国的情况也基本如此。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办学效率总体比较低下,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国营企业顽症在高等学校中普遍存在,没有一批民营教育机构和民营机制的竞争,没有体制外教育的刺激和比较,公立学校很难真正地做强做大。

  公办高校创办了大量的二级学院,这些"假民办"利用公办学校的优势、优质资源与民办高校进行不公平竞争,使民办高校在生源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更处于劣势。目前,我国的民办大学,尤其是民办大专院校有相当一部分办学非常困难,甚至面临倒闭。

  眼下,对公立高等学校转制,大家最担心两个问题:社会稳定和有没有资金进入。其实且不说那么多的企业成功地实行了转制,与大学性质相近的众多的科研院所也成功地进行了改革。我们不应该因噎废食。中国民间资本的力量非常强大,仅仅在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的余额就达到86910.6亿人民币。我们应该为民间的资本寻找更多的机会。因此,公办高校的转制势在必行。

  在转制的大前提下,我建议,国家集中精力办好10所一流国立高校,每省办好1至2所省属高校,有条件的地市办好1所市属大学,其余的大学逐步进行各种形式的转制。国立大学要面向全国公平招生,省属和市属大学可对本地区学生实行适度优惠入学政策。转制大学完全自主招生。转制以后得来的经费,三分之一给国立大学改善办学条件,努力缩小与世界著名大学在经费上的巨大差距,聘请世界一流教师,倾全力办成世界第一流的大学。另外三分之二用于中小学,在国家短时间很难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的前提下,为中国的基础教育雪中送炭。

  当然,如何转制,有许多具体问题可以继续讨论。比如,是将学校整体出售,还是将学校的一部分转制,可否考虑委托给民间机构经营管理等等。其实,国外就有许多不同的模式。如新加坡SMU就是由国家办的私立大学,这所大学的房屋由新加坡政府建设,与美国的一所大学联合办学,组成了大学的董事会,按照私立大学的收费标准和管理机制运转。

  至于那些二级学院,我主张优先全面转制。转制途径可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蛇吞象",即二级学院通过股份制等方式吞并其"母体"(原所属高校);另一种是二级学院与"母体"彻底脱离,成为独立的民办高校。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

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