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券商集萃 > 正文
 

券商如何重振山河 综合治理打破墨菲法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 16:32 证券时报

  刘纯标

  回首过去一年,券商综合治理与股权分置改革一道,共同构成了2005年资本市场主旋律。新年伊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体系目前正广泛征求意见,券商综合治理工作再进一步。而根据证监会领导去年11月的表述,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目标争取在今年底实现。

  对国内券商的综合整治工作始于2004年下半年,经过2005年一年的高强度治理,目前证券公司监管工作正处于重要转折时期。盘点过去一年“治理战果”,成效显著,收获不小。先是2005年底前摸清券商风险底数、完成账外账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分类监管、扶优限劣”的监管思路,根据各券商“体质”的不同,对症施治。既对部分出现流动性困难的大券商实施了央行再贷款援助,同时也找出了一些“烂苹果”,对北方证券、甘肃证券、昆仑证券、广东证券及西北证券等这些高危券商进行了及时处置。

  在券商综合治理的配套机制方面,相关的监管法规密集出台,涉及到了券商治理及监管的各个层面。2005年7月,央行、

财政部、证监会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证券公司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收购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年10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创新试点类(规范类)证券公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2005年11月,中国证监会公布转发的《证券公司证券自营业务指引》和《加强券商自营业务监管的通知》。同月,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首单“试水”广东证券托管清算。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这份“总红头”文件,显示了今年券商综合治理工作“排期”:争取5月起实施《证券公司监管条例》;6月前公布券商净资本规则和风控指标体系;年底前对所有在职人员和拟任高管进行强制轮训和专业测试;年底前,除确有利于化解风险和行业整合个案外,停止新批券商和营业分支机构等。按照目前进度,相关工作进展情况良好,其中《证券公司监管条例》正在起草;券商净资本新规则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如不出意外,这两部对证券公司进行监管和风险控制的“根本大法”将会如期正式出台。

  在前些年大牛市中,券商无论是大鱼或是小虾一个个都赚得盆满钵满,那时候日子普遍好过,上头也似乎不太管。如今在券业家底几乎蚀光的情况下,监管利剑却反而如影随形,这或许就是国内券业生存发展中的“墨菲法则”。如今,按照净资本控制规则,券商的所有主营业务包括经纪、投行、资产管理等都不能越净资本这一“雷池”,简而言之,有多大本钱就干多大事。其实这也怨不得别人,谁教它们自己乱了“江湖规矩”,将市场弄得乌烟瘴气,搞得连自己都活不下去呢?  

  想当年国内一些大券商风光无限时,动辄提出要做中国的美林或摩根斯坦利。最近有关部门摸了摸家底,2004年末,全国证券公司128 家,证券公司总资产 3663.78亿元,所有者权益699.46亿元,平均摊到每家券商头上的净资产不足6个亿,还不及国际投行巨头一笔大单的业务收入,实在是寒碜得很。

  不过,寒碜归寒碜,也不必太过妄自菲薄。在微观层面上,国内券商以前是没规矩的“乱长”,结果越长越萎缩;现在,随着券商综合治理的逐步起效,国内券商的“生长”方向将步入正轨,并有望在2006年迎来业绩拐点,“墨菲法则”将被打破。在宏观层面上,今年股改有望基本完成,困扰中国证券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将排除,

资本市场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在让人担心的业务方面,本土券商的市场占有率、渠道人脉,多少具有一些比较优势,跟外资也有得一拼。所以说,券商重振山河,来日方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