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投资趋向积极乐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 07:46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易非深圳报道

  “面对股改之后的中国股市,可以确定将由此开辟投资新时代的美好预期,策略上会更加积极,由单纯防守转向战略进攻的时代可以确立。”大成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部副总监施永辉如此表示。

  “G股时代的来临标志中国证券市场又成长了一大步,市场将经历从估值偏低到物有所值,再到收购溢价的过程,努力地寻找机会,积极参与其中是全流通时代每位投资人最有意义的选择。”巨田资源优选基金的基金经理冀洪涛表示。

  G股时代来临,引发了基金业投资人士对未来投资的美好憧憬。

  从单纯防守转向进攻

  施永辉分析说,最近股改进度似乎已进入加速阶段。而且根据交易所2005年报信息披露的要求,所有未股改的上市公司都会在2005年年度报告中披露股改进展的信息。因此有理由相信,中国股市划时代的股改将在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收关。股改之后的中国股市比较确定将由此开辟对投资新时代美好的预期,策略上会更加积极,由单纯防守转向战略进攻的时代可以确立。

  施永辉表示,今后将采用开放的市场化思路重估上市公司。由于前期大家缺乏同一的判断标准,市场的注意力一直在对价水平上,会有部分企业因为股改方案的认同和不认同而出现短期的市场反映,而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以及投资者可参与利润分配的能力却是驱动股价长期上涨的动力。目前市场一线央企对价水平约在2.5,一般企业在3,而差的企业在3.5一带水平。因此在新老划断之后会对前期股改的上市公司重新进行一次评估,将是一次“拨乱反正”的行情。

  冀洪涛认为,全流通时代想起来很遥远,实际已在眼前,我们所熟悉的

证券市场已在变革完善中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每一个投资者要积极面对和适应。他指出,对于G时代的投资,我们不能忽视
股权分置
改革过程中所带来的投资机会;不能忽视全流通后股权利益一致化给公司经营管理效率提高所带来的促进作用;不能忽视当大股东参与市场博弈后对
股票
价格的影响力。在采访中,冀洪涛表示,相对偏低的估值使中国证券市场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洼地”,未来会吸引更多的境内外资金关注。目前市场正处于对前期估值偏差的修正阶段。

  寻找G时代投资机会

  施永辉在谈到投资机会时提醒说,我们要注意股改之后机构博弈的新特点,上市公司大股东将是比QFII、基金、券商、保险公司更有实力的博弈对象。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全流通后所有股东的长期利益趋于一致,但由于股改所带来的大股东资产的增值,必然会导致大股东资产的重新配置。因此,大股东对于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定位将是我们要关注的另一个机会。

  他同时表示,公司治理结构将是上市公司股票股价溢价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其个人的观察,一个治理结构良好、透明度高、管理团队上进的公司应会比同类型的上市公司高出20%的溢价。这样的收益率以及投资成本的降低对长线资金的吸引力还是可以预期。宝盈基金管理公司策略分析师赵龙认为,G股时代上市公司绝对价值的重要性将提高,由于上市公司大股东直接成为二级市场的参与者,并且其对公司的理解比较透彻,因此,公司绝对价值的重要性提高。单纯依靠公司经营环境的改善难以提升股票价格,只有在股票价格没有大幅度偏离其内在价值的情况下才能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价值投资的理念将继续深化。由于价值投资理念进一步深化,2006年下半年可能会面临股价结构大调整,因此不能刻意追求对价水平,而是要完全根据上市公司基本面评估其内在价值,选择价值低估的公司。

  冀洪涛认为,随着G股的不断增加、外国投资者的战略介入、QFII额度的扩大,以及实业资本对资本市场的关注,围绕股权控制及资产重估而进行的收购兼并活动将真正成为可能,这也是全流通时代最重要的投资主题之一。

  他表示,资源类公司仍是其长期看好的方向。中国具有资源优势的企业价值仍未在证券市场中得到充分体现,处于低估状态,尤其是拥有矿产、土地、水、生物、旅游等自然资源优势的企业,全流通后的收购和兼并活动将有助上市公司价值的提升,在完成价值回归后市场还应给予一定的收购溢价,未来仍有较大的投资空间;其次,可关注进入壁垒较高的行业及企业,如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煤、电、油、运输、公交、水务等基础行业,以及部分具有品牌优势的消费类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进入的成本较高,如能战略参与,将会给实业资本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这也意味着此类公司的股权价值较高,一旦有收购的机会,二级市场将会有极大的参与价值。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