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稳健政策适用整个“十一五”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 09:04 中国证券报 |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多种搭配方式,目前是把稳健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两种中性政策进行搭配组合。这种政策组合强调均衡(协调)、区间(走廊)和微调三种基本意识,其目的是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尽量延长经济景气周期。 从执行情况来看,2005年度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同时都具备三个特点:第一,从政策定位的角度来看,注重中性,既不扩张,也不从紧,在统一口径下逆经济风向进行
我们建议,下一步双稳健政策执行的五大着力点:一是致力于应对中短期内有可能出现的供给过剩;二是促进出口增长方式的转换;三是致力于合理调控投资增长速度;四是促进向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五是致力于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双稳健”政策至少可以适应“十一五”的前半期,如果没有其他突发性事件的发生,甚至可以适应整个“十一五”。但是客观的讲,不能排除中期变盘的可能性,这个中期变盘主要指由于国际环境的意外变化而导致出口速度大幅下挫,届时近年来持续高速增长的投资所形成的大量过剩产能会由于找不到出口而引发经济波动。 对付这种局面的最佳措施是通过实施以“微调”和“预调”为特征的“双稳健”政策,在实施“逆风向”经济调控政策的同时,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做到边调控,边体改,借助宏观调控政策优化体制改革环境,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改善宏观调控基础。 因此,在“十一五”期间,货币政策除继续推进金融领域的深层次改革以外,在宏观经济方面应主要着眼于总量调整,财政政策则既要影响总量又要影响结构。两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合力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由于“十一五”期间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将不断增强,今年的财政、货币政策将会向扩大就业、理顺分配关系、增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作出倾斜。在消费并不足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以前,财政和信贷政策对投资将以稳健为主,既不扩张,也不紧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