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用三个指标考量2006宏观经济 ——访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 08:03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朱茵上海报道

  日前,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展望2006年宏观面时概括了三句话:经济的总量增长率小幅回落;企业的利润增长率继续大幅下降;总体物价水平涨幅继续下滑,并逐步接近负区间。对于2006年消费是否能够进一步带动经济增长,是否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等,他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高善文表示,自2005年初以来,中国经济的总体供给能力快速释放并逐步超过总需求,从而形成了总体价格指数全面下滑、企业利润急剧减速、盈利能力下降和贸易顺差大幅度增长的局面。而迄今为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仍然远高于长期历史平均水平;供给能力的快速释放过程看起来还远没有结束,在信贷增长较低、企业盈利下降的条件下,总需求进一步加速似乎并不现实。由于这样的原因,经济在2006-2007年可能都将大体维持2005年以来表现出的主要特征。

  高善文表示,如果2006年的消费增长,特别是零售实际增长率把握很大的话,2006年的零售实际增长率可能会在12.4%左右,接近199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这个意义上讲,今年消费层面应该是非常旺盛的。

  他解释说,1990年以来,中国的零售增长率有3次显著加速,分别是1995-1996年、2000年和2005年以来三段历史时期。从理论分析看,零售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就业的扩大和工资的上升,就业市场的改善主要来源于固定资产投资急速扩张,经过一定时期的滞后形成的供给能力释放过程。

  对于2006年的零售增长来说,有两点因素值得注意:一是尽管盈利在恶化,但企业总体盈利水平仍然处于历史上比较高的水平,明显高于长期历史平均水平,暗示企业的经营状况可能还没有恶化到需要大规模裁员的程度。二是全球工业增长在最近几个月急剧放慢,但领先指标显示这一过程很快将触底反弹,意味着外部需求环境在2006年可能进一步向好。

  如果观察剔除食品价格以后的消费物价指数,高善文认为2006年这一指数的上涨可能在1.5%左右。他表示这不能称为

通货紧缩,因为即便是用最宽松的定义,核心消费物价指数上涨也应该在1%以下才能叫通货紧缩,而这在2006年是不大可能出现的。

  但如果把通货紧缩定义为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下降,或定义为GDP缩减指数的下降,那么2006年下半年发生通货紧缩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2005年11月份的PPI如果剔除掉石油的影响,可能在2.4%左右,但2004年10月份这一指标不低于7%。目前来看这样一个下降是一个系统性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2006年PPI出现负增长应当不难想像。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