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银行四巨头解疑金融难题] 风险逐步化解 开放无碍主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02:48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记者 郑尚

  北京消息11个月后,中国银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中国银行业改革将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上周六,建行董事长郭树清、工行行长杨凯生、招行行长马蔚华、深发展行长韦杰夫等银行高管聚首北大光华新年论坛,纵论我国金融业目前仍面临的三大难题。

  银行改革取得阶段性成就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认为,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所隐藏着的巨大风险成为我国银行改革的一大决定因素,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率达到30%左右,国际罕见;风险内控形同虚设,有的分行达到90%,贷出去的钱打了水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国家通过两次注资、两次剥离,花费巨大资源进行银行业改革。可以说这是背水一战。

  到现在为止,银行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和成果。从金融安全的角度来说,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得以化解,"一个巨型炸弹的引擎被拆除了。"

  给流动性困境开"药方"

  一段时间以来,长期困扰中国银行业的银行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在近几年来,正在转变为金融机构流动性日益过剩。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认为,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直接资金市场不发达,金融资产的品种少,大量资金只能涌向银行。而银行业流动性相对过剩,将导致银行业过度竞争,竞相追逐大户,非理性降低贷款条件和下调贷款的利率,并将放大信贷和利率的风险。过高的流动性投向资金和货币市场,还将导致货币市场主要投资工具的利率持续走低甚至和存款的利率产生倒挂的现象。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说,要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首先应大力发展

理财业务,
理财产品
的推出既给居民提供了风险相对较低和收益比较高的投资工具,同时可为银行分离存款,大力减轻商业银行的压力;其次,利用金融市场的创新,逐步改变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过剩的问题。鼓励或者允许商业银行和国有资金进入
股票
债券市场,给商业银行增加投资渠道或者拓宽渠道,鼓励企业发债,着力于建设统一债券市场,建立多元化的配置机制;第三,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进一步拓展商业银行利润空间。改善资本市场的利率结构,想办法创造能够连接不同市场的产品,将存款和债券市场、存款和货币市场的收益挂钩,应用衍生产品规避风险,更注重应对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不能一味拒绝外资的进入

  在银行业开放步伐日益加快的同时,"国有银行股权被贱卖"、"银行业大规模引进外资将威胁中国金融安全"之类的说法,也不断见诸报端。

  郭树清强调要正确看待主权风险。他认为主权风险主要表现在:主权信用风险、主权货币风险、主权政治风险。"对于主权货币风险,我一度非常担忧,要不要和美元挂得那么死,既有利又有弊。"

  而对于主权政治风险。郭树清认为对于外国控制金融命脉,不要简单下结论,不能一味拒绝外资的进入。"主权风险不是单方面的,无论是损害还是受益,都是双向的。"

  郭树清建议,应当进一步推动经济区域化、资产多元化和金融的相互渗透,积极推进政治和外交,这都是防范主权风险有效的途径和办法,而且需要有系统的考虑。

  深圳发展银行行长韦杰夫认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把外资和外资银行排斥在外,但中国下了决心,落实世贸组织的承诺,在很快的时间,在国有银行实现了外资入股,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决策,而且是非常正确的。他认为,由于中国银行体系不够多元化,外资的进入会在引进新产品,在引进新的资本渠道,在员工素质的培养,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引入新的想法,相信这些新理念会帮助中资银行获得发展。

  截至2005年10月末,我国已有17家境内商业银行引入了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已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173家银行在我国的23个城市开设了238家代表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