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信信托的连环局:75天的最后拯救无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 16:40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张勇 刘兆琼 金华、上海报道 葛政已经“行到水穷处”,可惜无法“坐看云起时”。
先有汪晓峰引进战略投资者苏格兰银行,后有葛政携20亿元增资大礼重返金信,现在再看这不足一年时间内的种种变幻图景,金信信托的故事更像一场连环局,40亿元的资金窟窿将这一切全部终结。 2005年12月30日,在金信信托被建银投资托管的同时,包括葛政、朱江平在内的原金信信托总经理室的五名成员也被警方强制隔离审查。 40亿资金黑洞 现在,每一个金信信托债权登记处都能看见头戴钢盔的保安,金华当地的保卫措施更加严密,动用了大量的警力。“金信在金华当地有十分广泛的客户,涉及很多企业和个人,因此金信被托管的消息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金信信托的一位人士说。 关于金信的资金黑洞,坊间流传着多个版本。本报向建银投资一位刘姓处长了解到的情况是,金信信托违规经营和经营不善所造成的损失应该在40亿元左右。 本报还了解到,这一大笔资金黑洞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信托资产被挪用之后转移至股票二级市场炒作,并出现巨大亏损所造成的。 据银监会人士介绍,目前接受隔离审查的五名金信信托高管,除副董事长葛政和总裁朱江平外,还有副总裁黄昕、方征以及一名董事,审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追查金信信托资产如何被挪用以及去向。 金信信托内部人士介绍说,金信挪用资产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设立一个并不存在的信托项目将资金转走。据称,目前双龙房地产信托计划的2.7亿元左右的募集资金可能并没有用在房地产开发上。 另外,金信信托有不少信托产品是通过金信证券的渠道销售的。因此在金信信托被托管的当天,金信证券就暂停了金信信托在营业部取款,并组成了以董事长陈唯贤为组长的应急工作小组。 知情人士表示,金信信托挪用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是用在了炒作港股上。 “金信做香港市场的股票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而2004年和2005年年初则达到最高峰,甚至常常与香港当地大机构联合做盘。”金信证券一位高管称,“但是金信在香港股市的成绩显然没有在A股市场上好,损失估计有好几个亿。” 最后的75天 2005年10月15日到12月30日,是葛政在金信信托的最后75天,也是金信信托最关键的75天。由于之前引进外资的计划没能成功,刻不容缓的金信信托重组局势再一次把葛政拉到了风口浪尖。 几乎所有的金信人都是在猜测和期待中度过了2005年,讨论各种各样有关重组的“消息”所带来的莫名兴奋是公司内部员工最常有的感受。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或多或少与葛政有关。 2005年10月葛政再度出现在金信信托的董事会中,被任命为副董事长,具体负责金信信托的全面事务。对于葛政的这一次回归,金信的上上下下都寄予了极大的期望。 但知情人士称,葛政当时曾对身边的人员说:“这次回来无非就是两个结果,一个是‘生’,一个是‘死’。救活金信才能救自己,否则就会把自己都搭进去。” 在此期间,葛政将重组的最主要希望寄托于当地政府身上,事实上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金华当地一位人士说:“金信信托在金华市乃至浙江省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出问题最终还是要政府埋单,因此能救还是尽力救。” 据了解,葛政在重回金信之后四处奔走,一度与浙江省政府和金华市政府达成20亿元的注资计划,但最终未能获批。内部人士介绍说:“政府经过对金信信托的深入了解,发现里面的窟窿绝不是20个亿能够填平的,而要政府拿出更多的资金也不现实,最后只有选择放弃。” 从2005年11月开始,局面的发展越来越不利于金信。浙江当地政府对于金信问题的态度也从“掏钱挽救”转变成向银监会申请托管,进而借助银监会的力量重组金信信托。到了这个时候,不论葛政如何努力,也都无法阻止金信信托的崩溃。 建银收官 如果将金信信托的历程比作一盘棋,那么前段的布局者是葛政,后段是刘学林,收官则是建银,更多的人则沦为了棋子。 2004年3月之前,金信系一直在葛政的带领下快速发展,如果不是伊利事件的出现,葛政将继续按照他的思路布局整个金信系。然而,伊利MBO案完全打乱了葛政的计划,甚至激怒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知情人士表示:“由于伊利在内蒙古当地属于领头的大型企业,它的问题将对全区经济产生影响,因此当时内蒙古就出动了公安人员到金华调查金信,后来由于浙江省和金华市的介入,事态才没有扩大。” 不过,伊利事件对于金信来说仅仅是个导火索,接踵而来的还有资金链的紧张和亏空的不断加剧。此时,葛政开始意识到金信真正的危机才刚开始。 不久,葛政找到与其有过较长合作的香港科维控股主席刘学林,希望借助刘在资本和政治上的实力化解危机。于是,刘学林开始操控金信棋局了。 金信内部人士说:“刘学林能量很不一般,曾经在深圳经营实业,后在香港金融领域发展,在香港和内地都形成了很深的根基。” 出面重组金信信托的并不是刘本人,而是原新鸿基董事汪晓峰。2005年初,汪晓峰正式进入金信信托董事会,开始了他的引进外资计划,但不论是新鸿基还是苏格兰银行,都成为了泡影。 “现在看来,汪晓峰不过是刘学林最重要的一颗棋子,只是最终这步棋没下成功。”金信信托内部人士说。另据了解,汪晓峰进入金信之后似乎一直没有得到正式任命,因此汪对外则称是公司高管。 现在,金信这盘棋的收官交到了建银投资手上。 据了解,目前建银投资尚未明确如何处置金信信托控股的子公司,包括金信证券、金迪期货和博时基金等。但对于博时基金,建银比较感兴趣,而对于证券和期货,更多的考虑则是出售股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