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猛庄覆灭内幕:靠打压股票翻云覆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 16:36 新华网 | |||||||||
被疑参与10多家上市公司的MBO,“过去是靠拉升股票赚钱,现在是靠打压股票赚钱。真是翻云覆雨啊!” 新华社上海1月6日专电 (记者 张炜 黄庭钧) 尽管不久前屡有重组和注资传闻,但在股市上曾享有“江南第一猛庄”之称的金信信托,终因“违规经营和经营不善,造成较大损失”被监管部门勒令停业整顿。
曾是呼风唤雨的“江南第一猛庄” 1996年,金信信托进入证券行业。1998年,金信信托发起设立了博时基金公司。目前,博时基金管理的资产已超过50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据此间市场人士介绍,借助这些资源,金信信托历来做庄凶猛。在法人股及流通股市场屡有斩获,赚取了大量利润。据这位市场人士称,金信信托持有的股票涨幅一向可观,其控制的某只股票三年之内涨幅达900%,金信信托被冠以“江南第一猛庄”的称号也由此而来。 熟悉金信信托的业内人士认为,前掌门人葛政是想把“金信系”打造成一个以资金信托、财产信托为核心,以投资银行、证券、基金管理、购并重组与财务顾问业务、私募基金为辅,业务将覆盖全国的非银行金融控股集团。 入主多家上市公司,帮助MBO 现在回过头来看,金信信托入主多家上市公司,包括长丰通信、金地集团、伊利股份等,目标只有一个,即帮助上市公司实施MBO(管理层收购)。 市场发现,2002年下半年后,那些受到金信信托重点关照和大举进入的上市公司,大多与金信信托在实施MBO上有着某种合作与默契。显然,金信证券的坐庄目标都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有着很强的针对性的。短短两年里,金信信托被疑参与了长丰通信、金地集团、伊利股份在内的10多家上市公司的MBO。 “过去是靠拉升股票赚钱,现在是靠打压股票赚钱。真是翻云覆雨啊!”市场人士如此分析金信信托的操盘手法。据介绍,近年来,上市公司的股票一旦与金信信托和MBO扯上关系,其股价即会遭到明显打压,出现一路下跌的走势。 另据业内人士分析,金信信托参与的MBO方案设计,其手法也大致相同:上市公司在MBO条件成熟的时候,将过去储备的可计提资产进行坏账计提,放出利空消息,金信信托配合打压上市公司股价,并在低价大量买进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然后伺机低价转手给企业管理层,从而帮助企业管理层实现低价收购的目的。 但是,玩火者必自焚。金信信托的结局,再次证实着这一古老箴言。 子虚乌有引资自救行动终以失败告终 当郑俊怀锒铛入狱之时,金信信托也同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事实上,那时监管部门就已注意到了金信信托的问题,并开始介入调查。”一位不愿具名的监管部门人士说。据说,当时银监会采取的是“交叉检查”,来自浙江省外的银行监管部门,受命对金信信托进行了深入检查,并向银监会上报了长篇的检查报告。 “金信信托,作为一家信托投资公司,做了大量自己不该做的事情。这最终导致了它的不可拯救!”这位人士说。 事实上,金信信托在一面接受检查的同时,一面也展开了自救行动。2004年年底,金信信托原董事长葛政抽身而退,其控制的约37%的股权也被转让。新进投资方曾经承诺,在未来9个月时间内,投入4亿元至8亿元资金用于拯救金信,但是否兑现不得而知。2005年7月间,金信信托新任董事长汪晓峰又宣称“苏格兰银行将入股金信信托”。但此后被证明所谓引资是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所谓苏格兰银行,只是拉虎皮做大旗。引资行动纯属子虚乌有。 汪晓峰执掌金信信托不到半年即告离开,随即葛政不得不又重新出山,并抛出了所谓的政府注资计划。“金信信托是金华当地最大的企业。如果能救,地方政府自会尽力而为。但从最终结果来看,政府已是爱莫能助。”一位当地人士说。 国内信托行业呼唤合规经营 “金信信托事件,对正在逐渐恢复的国内信托业的整体形象,是一个打击。”一位熟悉情况的人士十分遗憾地告诉记者。但是,他仍表示,对于违规的打击和整顿,还是不能手软。该出手时就应该果断出手。“这次银监会的行动,很果断,也很及时。”他说。 专家分析,尽管目前很多情况还云山雾罩,但从金信信托的结局来分析,倍感“国内信托行业‘合规经营’意识和机制的缺乏”。 首先,金信信托长期以来在股市上有“猛庄”之称。“庄”者,操纵市场之谓也。而操纵证券市场的行为为我国法律所禁止。民意汹汹,难道公司内部就没有对自己是不是存在“猛庄”之实,进行合规性的审查? 其次,据分析,金信信托的覆亡,很大程度上是其将信托平台上融到的资金,转战到股市,终因证券市场风险波及令其“资金链”断裂而致。那么,就要质疑:如此“信托行为”的合规性又在哪里? 其三,金信信托长期以来事实上处于葛政一人的实际控制之下,其在二级市场操控的资金在200亿元左右。这样的公司管理运营架构,合规性又在哪里呢? “信托行业,顾名思义,就是受人之托,还人以‘信’。但是,一个缺乏起码的合规性约束的信托企业,又如何能‘忠人之托’呢,最终更不能‘还人以信’!”来自监管部门的人士对记者说。这位人士认为,国内信托行业,应从金信信托事件上吸取教训,“合规经营”比什么都重要!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