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海外市场争夺大蓝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 15:58 经济观察报 | |||||||||
武魏巍 2006年1月3日,中国证监会首次向公众承认,仅在2004年证券业税后利润就亏损192.32亿元,而与此相反的是,在2003年至2005年10月两年多的时间里,海外证券公司获得的对国内企业海外融资的承销收益就是内地证券公司四年累计承销利润的2.3倍。如此迹象显示,这样长久下去,中国证券市场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在过去几年里,美国、新加坡、英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的证券市场,纷纷向中国内地优质企业伸出橄榄枝。据统计,仅2005年内地企业海外融资额就超过了沪深两市2003年和2004年首发募资额的总和。在持续的海外上市热中,一批诸如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人寿、中芯国际、建行、盛大这样的具有大蓝筹概念的优质企业,纷纷加盟到海外的融资市场。 优质上市公司的流失,使国内投资者失去了分享经济成长的机会,也使国外投资者赚了个满盘皆金。《华尔街日报》称美国股市近几年走牛与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内地优质企业纷纷在美国上市是密不可分的。另一方面,优质上市公司的流失也使国内证券公司失去了优质的客户来源,加重了证券公司本来就已经够大的亏损面。 国内优质企业离开中国证券市场纷纷到海外融资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从国外市场来看,海外证券市场上市程序相对比较简单,管理和审计程序规范,资金量充沛,上市带来的财富增长效应明显。同时,包括香港在内的海外市场为争夺内地优质企业下足了公关文章。纽约、纳斯达克、伦敦、香港等这些海外融资市场纷纷在京沪设立办事机构,针对优质企业大力开展公关争夺工作,现在,拥有众多国有企业资源的国资委也已经成为全球各大交易所争相拜会的地方。 面对海外融资市场踊跃争夺内地优质企业,很多有识之士表示了担忧。早在2003年11月香港联交所在北京君悦大酒店大肆庆祝其北京办事处开张时,有业内人士就惊呼“狼来到了家门口”。 从国内市场来看,由于目前处在初级阶段的我国股市还存在着种种弊端,造成投资者暂时对证券市场不信任,投资活动不活跃,同时由于股权分置改革,证券市场暂时停发新股等都是造成国内具有大蓝筹概念的企业舍近求远到海外上市的原因。 在证监会2005年大力推荐的《伟大的博弈》一书中,有这样的实例:阿根廷在20世纪初也曾有过与美国类似的发展机遇。1914年,阿根廷的GDP已超过3000美元,而美国仍然是一个乱糟糟的国家,但短短百年之后,美国与阿根廷已有云泥之别。造成这种差别的政治、文化和经济方面的原因很多,但是,资本市场无疑是个重要因素。美国资本市场从成立最初到现今一直都在孜孜不倦地争取包括国外优质企业在内的蓝筹股上市,来不断激发和保持其资本市场的活力,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这种局面业已引起了监管当局的重视。据新闻媒体2006年1月4日报道,证监会规定把为股改让路而推迟的新股发行时间从原来的“股改后”提前到“股改中后期”,具有大蓝筹概念的优质企业要优先上市。此举一出,就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普遍看好,因为任何一个有活力的资本市场都要以蓝筹股来作为依撑,蓝筹股的质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资本市场的成败。此外,一系列证券市场的改革举措也正在逐渐建立起融资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吸引着优质企业留在本土上市。 目前,拥有着九千万投资者的中国证券市场比在任何一个时候都需要大蓝筹,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发展、中国经济长期健康的发展要求我们在与海外融资市场争夺优质企业上市的博弈之争中必须取得胜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