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从老外买盗版盘说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7日 12:21 中国证券报

  文/黄艳斌

  有一个美国教授来华讲学,业余时间他有一个对他来说比较出格的嗜好:逛中国的电子市场,去寻找盗版的美国软件,用这位美国教授的话来说就是物美价廉、乐此不疲。笔者理解这位美国教授的嗜好,有便宜的,谁还买贵的?

  不过理解归理解,但对他的举动咱还是挺疑惑的,有人曾私下里问起过教授:“如果是在美国你敢吗?”只见教授摇摇头,耸耸肩,两手一摊说了一句:“没机会!”

  原来在美国谁要是敢卖盗版的东西,轻者被罚个倾家荡产,重者还要遭遇牢狱之灾。这违规的成本,要远远大于违规收益,谁还敢违规啊!所以在美国的制度环境下,他想买,也不行,没有这个机会。

  突然想起那天在工业大学附近等公交车的情景,那天站台上有好多人,其中有几个美国的

留学生和我们在一起等车。等了好久,车终于来了,大家向车门挤去,其中几个美国的留学生一马当先,争先恐后地挤上车争抢座位,此时他们才不管你什么老弱病残,女士优先呢。

  人还是那些个人,但在本国可以规规矩矩,怎么到了中国就全变了,看样子只能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解释,不论是什么民族都是一样的,谁都不是天使。人一旦离开了本土制度的约束,人性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随大溜,甚至是放纵。

  行文至此,想到我们的股市,统计显示:截至12月16日,2005年共有107家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7.75%)出现177起违规记录,而同期2003年、2004年上市公司违规记录分别是56起、111起,上市公司违规记录呈明显上升趋势。在这些违规的上市公司中,有一些上市公司并不是初犯,有的是“二进宫”或者是“三进宫”,有一家上市公司甚至达到了“八进宫”。上市公司一而再,再而三的违规,恐怕用一时的疏忽大意是很难解释通的,唯一的解释只有是上市公司在漠视法规的刻意而为。

  这几年上市公司违规、违法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少则数亿、多则数十亿,但违规成本呢?比起违规所得,其成本近乎于零。比如:违规主体属法人的,罚款只有30万-60万元;是个人的则罚款3万-30万元而已。

  目前在国内所有的

证券违规案件中,公安机关介入的案件比例只有一成多,从查处的类型和处理的结果分析,由
证监会
处罚的大多为“立案调查”、“行政处罚”和“限期整改”,而由交易所查处的,大多是“公开谴责”。

  上市公司违规收益,远远大于违规所失,市场纷纷效仿,是近几年上市公司违规记录有增无减的根本原因,这就像美国教授买盗版光盘一样,其实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有买盗版光盘的经历,一方面,正版的太贵了,而盗版能和正版一样看,谁还去花那“大头”钱去买正版的,另一方面,市场上有买的,自己去买也很正常,换句话就是大家都这样做了,我不这样不是亏了。同样,当市场上违规收益远远大于违规成本时,上市公司就会争先恐后地去违规。

  笔者以为对于那些被谴责,而屡教不改的上市公司,要加大处罚力度,罚得他们肉痛,看他们还敢不敢违规了。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市场和社会一样都需要制度和法规的约束。贪婪,是人的天性;造假和违规是上市公司的本能。可以选择和改变的是制度,不可选择和改造的是人性。上市公司一旦脱离了制度和环境的约束,它造假和违规的本能就暴露出来了,而约束它的只有法规和制度。

  好的制度,会使好人变得更好;不好的制度,会使好人也学坏。期盼我们国家的各种制度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的违规和社会上的各种丑陋行为,都能够从根本上得到遏制,这里也包括不断泛滥中的盗版光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