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金信信托停业整顿 > 正文
 

金信帝国土崩瓦解 中国资本市场再一次警钟长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 04:11 每日经济新闻

  银监会急酿新规防范信托公司和财务公司证券投资业务风险

  钟宁瑶 每日经济新闻

  2005年10月24日,《每日经济新闻》独家披露了金信信托假引资内幕。2005年12月30日,仅仅在两个多月后,这支曾经在国内资本市场上翻云覆雨的“江南第一猛庄”轰然倒台
。在金信的悲剧中,依稀可以见到以往德隆系和爱建信托的影子,资本市场上再一次警钟长鸣。

  2005年的最后一天,戏剧性地见证了金信信托的盛极而衰。当日,银监会浙江监管局发布一纸公告称,即日起责令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停业整顿。

  对于整顿原因,银监会公告是这样表述的:“鉴于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违规经营和经营不善,造成较大损失。”

  眼下,银监会已委托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建银投资”)成立金信信托停业整顿工作组进驻该公司,具体负责停业整顿工作。停业整顿期间,金信信托停止新办业务,停止债务的支付。由停业整顿工作组行使金信的管理职权。

  与此同时,银监会也已经在酝酿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财务公司证券投资业务的风险防范。一位信托业内人士昨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日前上述管理办法讨论稿已经下发到各个信托公司,在这份讨论稿中,银监会指出,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应进一步加强公司法人治理,改进风险评估工作,完善分级管理等等。上述人士指出,该管理办法将对信托公司现有的证券投资业务造成一定影响。

  “金信系”旦夕间覆灭

  “早有预料,但还是有点突然。”对于上述公告,一位接近金信信托高层的人士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剖析了金信信托的“违规经营”和“经营不善”。

  “2004年,金信的窟窿大概已经有10亿了,但不知道扩大得这么快。”这位人士说道,由于股市的不景气,金信这两年在二级市场频频失手,资本市场的放大效应使得市值一旦缩水,亏损便成倍放大。“去年补救还来得及,但高层采取了赌博的态度”。

  亏损还不是问题的全部。沪上一位信托业资深人士认为,金信重蹈当年券商覆辙,以“委托理财”名义融资,进入股市,在二级市场上频频坐庄,结果深陷泥潭。“从这点上说,金信系、德隆系和之前的爱建信托都走上了一条路。”他说。

  上述金信人士透露,金信的亏损应该在20亿左右。“10亿的资本金如何会导致20多亿的亏损?肯定是挪用了部分信托资金。”资料显示,到2005年9月30日,金信固定资产中,其中集合资金信托23亿元,单一资金信托58.23亿元。这位人士分析说,银监会对集合信托资金监管得非常严格,所以“出问题的应该是单一信托资金”。

  前几年,金信在二级市场上表现格外生猛,先后入主长丰通信(000892)、金地集团(600383)、伊利股份(600887)等知名上市公司。1998年筹备成立的上海邦联投资有限公司,更是成为了金信借以投资二级市场的利器,通过这个平台,金信投资了大量的法人股,进而影响或控制上市公司,形成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投资模式。

  “市场在不断完善,游戏规则在变,金信却还是原来的那一套做法。”另一位接近金信的信托业内人士指出,出于风险控制考虑,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投资于某些高风险行业都有额度上的规定,金信信托一直在“铤而走险”,不断将大量资产投向股市。资金链日趋紧张,只能饮鸩止渴,然而老账未填新账又添。

  事实上,2005年下半年以来,金信已经停止了所有的项目“坐吃山空”,一心等待引资谈判结果,今年10月,《每日经济新闻》采访金信相关人员时,也得到金信方面到比较明确的态度,“年底一定要完成增资扩股”。然而奇迹终于没有发生。

  “现在股东受的损失最重”,上述金信人士指出,加上地产,金信的现有资产在15亿左右,再加上转让股权,金信或许还能冲掉一部分亏空,“老子倒了,只好卖儿子,金信还是有非常好的资产的,比如说博时基金”,博时基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

  但据上述人士透露,虽为金信的控股公司,博时基金和金信系早已貌合神离。“博时是想做投资和委托理财,和金信的思路完全不一样”,这位人士称,金信信托虽然持有博时基金48%的股份,但金信在博时的话语权已大不如从前。目前,在博时的7个董事席位中,金信只占一个席位,根本无法撼动。

  “无法走下神坛”的葛政

  “金信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同样也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至上的地方。”一位金信中层感慨道,“很多人曾经灰溜溜地走出金信”,这其中甚至包括已如日中天的盛大网络CEO陈天桥。

  一手制造了“江南第一猛庄”

神话的葛政,“却始终无法自己走下神坛”,使得金信带上了明显的个人烙印。据金信内部人士称,即使在媒体所称葛政“隐退”时期,葛政也从未真正放手过金信的掌控权,“金信从来就是一个人说了算的”,这位金信人士表示。这种“内部人控制”的管理模式也从另一方面充分暴露出了金信在公司治理上的薄弱。

  2005年以来,金信不断地面临“众叛亲离”。去年年底,曾经一度为金信上海总部的“上海金信”(上海金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原本100多人的团队,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人间蒸发”,据当时上海金信内部人士称,很多人是怀着“不满”离开的。此后,在业内颇有声望的上海金信管理研究有限公司(简称“金信研究”)也上演了一出“集体跳槽”。

  不仅如此,金信总部也不断上演人事

地震,包括金信信托现任董事长赵海华、总经理朱江平和前总经理谢超在内的诸位葛政幕僚已纷纷离开。用金信一位人士的说法,“公司的班车上每过一天就少一个人”。

  “不是别人灭亡它,而是金信自取灭亡。”上述金信人士不禁感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9,3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