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中小投资者眼中的2005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1日 19:40 和讯网-红周刊

  本刊特约作者 张彤

  编者按:

  渐渐远去的2005年,在管理层的眼中,是政绩斐然的一年;在某些大股东的眼中,是歌舞升平的一年;而在中小投资者眼中,是少有鸟语花香、多遇激流险滩的一年。时间的
脚步匆匆,2006将如何度过,也只有时间才能作答。

  关键词之一:千点

  一句“先天缺陷”推卸了所有的责任,当官的仍在当官,发迹的继续发迹。

  无论是如“强心剂”般的降低印花税,还是匆匆粉墨登场的“尚70条”,都无法改变大盘的“跌跌不休”。2005年的首个交易日,在昔日所谓的“五朵金花”带领下,股指创下了近6年以来的新低,首个交易日开市不利。

  之后更是势如破竹,2005年6月6日,这个被寓为大顺的日子,沪指“顺利”地跌破了1000点,大盘在炎热的夏季里提前过冬。营业部里,看着千点成真,一些股民眼里噙着泪,却自嘲地鼓起了掌。然而,面对95%以上股民亏损、超万亿的血汗钱蒸发的惨景,没有谁出来反省,没有谁被问责,一句“先天缺陷”推卸了所有的责任,当官的仍在当官,发迹的继续发迹。

  2006年是狗年,圈钱这个恶魔如同一只被栓得太久已经憋红了眼睛的疯狗,早已张开血口随时准备扑向中小股东已经见底的口袋。十几年来,我们的股市总是在“政策托市——扩大融资规模——股市下跌——政策再托市”的怪圈中地打转,时至今日,某些决策人物似乎仍搞不清融资和再融资的门槛到底应该提高还是降低;股市的正确定位应该是“优化资源配置”还是“为国企脱贫解困”,越发让人糊涂。

  关键词之二:黑嘴

  这些人其实仅是一群伶牙俐齿全凭玩嘴混口饭吃的小人物,被忽悠的仅是市场中少数轻信的股民,那么,又是谁忽悠了7000万股民,谁才是市场上真正的黑嘴?

  “如今的股评越来越像传销”。2005年黑嘴股评类节目越发泛滥成灾,每天早中晚,随便换个地方卫星频道,就会看到那些西服革履的所谓专家,在节目中极尽表演之能事,手舞足蹈,激情无限,如街头卖艺者,唾沫横飞,口若悬河,给人的感受就差没从电视机跳出来,拉住你的手让你买股票了。若不了解内情,你会以为看到的是一档评书娱乐节目。

  若真的只是娱乐也就罢了,和赵本山的卖拐相比,这些口若悬河的黑嘴更具“忽悠”力,若好奇心驱使你给这些投资咨询公司打上一个电话,那后果便似惹鬼上身,一天N个电话哄你入会。而收取高额的会费之后,你还要搭上巨额的亏损,因为这些黑嘴的赚钱手段除了收会费之外,还有借推荐股票帮庄家出货,或干脆就是公司自己参与炒作,让会员买单。

  2005年年末,证监会《会员制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出台,旨在封杀股市黑嘴。然而此前监管的规定并不少,此次能否切实打击黑嘴,还得看证监会的执行力度。不过,也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这些人其实仅是一群伶牙俐齿全凭玩嘴混口饭吃的小人物,被忽悠的仅是市场中少数轻信的股民,那么,又是谁忽悠了7000万股民,谁才是市场上真正的黑嘴?

  关键词之三:落马

  2005年末,又有斯威特系资金链危机、明伦系麻烦不断等消息不断传出,或许2006年注定仍将是某些高管和大鳄的悲情年。

  2005年,顾雏军时代结束了,“气功大师”张海风云不再,赵新先面临牢狱之灾,张晨外逃……上市公司高管频繁出事,成为近年来资本市场一道令人尴尬的风景线,在2005年刚刚开始的第1个月,就已有十余位上市公司高管相继落马,平均每两天就有一位。而之后顾雏军、张海、赵新先等“大鳄级”人物的加入,将这出高管落马秀推向高潮。

  是监管力量加强了吗?分析这些上市公司“问题高管”案例,可以发现,第一个介入其中的力量往往是非监管力量。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司法手段滞后、不能严惩违规高管,是目前上市公司高管违规事件频频发生、屡禁不止的核心问题,在数亿元资金的诱惑下,形形色色的所谓资本市场高手以及露出贪婪目光的大股东纷纷抛开了诚信,“不掏白不掏、白掏谁不掏”的局面越发严重。

  在香港,无论是“虎山行”还是“卧龙行动”,都给证券市场带来震慑。而在我们的证券市场,牵涉数亿资产的违规事件往往只是对上市公司和高管进行谴责或区区几万到几十万元的罚款,很少有受到司法追究的。极少数受到刑罚的,量刑也不重,这样的惩罚相对于从违法违规中所获得的巨大利益来说,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2005年末,又有斯威特系资金链危机、明伦系麻烦不断等消息不断传出,或许2006年注定仍将是某些高管和大鳄的悲情年。

  关键词之四:英雄

  周梅森赢了、郎咸平赢了,但我们仍深感悲切。

  作家不写书,却在股市瞎搅和。2005年,作家周梅森围绕股改问题,向全国流通股股东、非流通股大股东及国资部门、管理层连发三封公开信,如三尺青锋直指股改弊端,引起舆论热烈反响。“还我对价,提高补偿”,周梅森的呐喊也代表了中小投资者的心声。然而虽然金丰投资股改方案最终被否决,但其他上市公司已经形成约定的10送3的股改对价标准丝毫没有改变,从这点上来说,周梅森输了,所有的中小投资者都输了。

  “我的心中充满悲哀,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在辛苦赚来的稿费被股市吞噬之后,周梅森发出了愤怒的呐喊。不管周梅森的出发点如何,不管他的用意如何,不管是否在自我炒作,不管是“英雄式的小丑”还是“小丑式的英雄”,毕竟有人喊出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心声!若证券市场多一些郎咸平、周梅森这样的英雄,大股东还敢歧视中小投资者吗?

  当郎咸平“炮轰”顾雏军时,某些主流经济学家排出了豪华阵容力挺顾雏军,某些人更是公开为顾雏军“挡箭”,当郎咸平所列的“七宗罪”一一得到验证的时候,那些当初的铁嘴铜牙又玩起了沉默和消失。当周梅森替中小投资者发出了呐喊的时候,一些道貌岸然的大人物却大放厥词高喊着“股改对价严重高估”、“非流通股东现在是弱势群体”、“补偿流通股股东不公正”……周梅森赢了、郎咸平赢了,但我们仍深感悲切。

  关键词之五:权证

  赵本山说:“我们的足球是让内行搞烂的……”。证券市场之中是否也存在同样的足球之悲呢?

  阔别近十载,权证卷土重来。2005年12月6日,喧宾夺主的6只权证成交量突破百亿大关,不但创下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新纪录,也创下了世界证券史上的最高纪录,而当日近1400只股票的全天成交金额只有85.31亿元,权证大有“妹仔大过主人婆”的味道。1996年6月,权证交易因过度投机而被叫停。2005年,权证作为配合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又重回中国A股市场。与10年前相比,疯狂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方面叫股民树立投资理念,一方面却搞个权证叫股民投机,在这样一个“不断培养错误理念的市场”之中,权证这种怪胎的出生并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伴随权证而生的怪胎还有所谓的创设制度,肩负“打击投机”重责的创设制度,可以让券商通过大量创设进行高抛低吸,获取暴利,这究竟是在抑制投机,还是在协助券商趁火打劫?面对大众的质疑,面对《红周刊》致管理层、交易所、券商的三封公开信,至今没有人给出一个说法。

  赵本山说:“我们的足球是让内行搞烂的……”。证券市场之中是否也存在同样的足球之悲呢?

  关键词之六:股改

  对于股改,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认为,不能以当前股价判断改革成败。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不拿股价判断股改的成败,那么该拿什么判断呢?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正式破题。时至年底,已经有200余家上市公司变身G股,而准G公司高达百余家。对于“开弓没有回头箭”的管理层以及抛出“猪论”的大股东而言,股改无疑已经获得了阶段性成功,然而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股改成功的标志不在于有多少家公司完成股改。如果说股改的目的是保护和补偿中小投资者,那么这个目的显然远远没有达到。

  伴随着股改而来的不仅有权证的疯狂,“投票门”事件的频频曝光,还有一些“知名人士”匪夷所思的言论。如高志凯的“须停止以对价之名剥夺非流通股东财产”、管维立洋洋洒洒三万余字的“补偿流通股股东既无法律依据,亦无理论支持和事实基础”的“万言书”、吴敬琏的“流通股股东是强势人群,非流通股股东是弱势人群”的怪论。在某些人的眼中,由于股改,“脑满肠肥”的大股东被“骨瘦如柴”的小股东欺负得伤痕累累。

  对于股改,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认为,不能以当前股价判断改革成败。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不拿股价判断股改的成败,那么该拿什么判断呢?

  关键词之七:投票门

  卷入“投票门”的上市公司也许认为自己拿钱买票并不是什么违法行为,这与只承认自己收取钱财但不认为有罪的王小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005年,“股改总动员”遭遇到了“投票门”。在这扇遮丑之“门”的后面,上市公司公开到大机构“拜票”,还美其名曰为“沟通”,营业部则变成了赤裸裸的“贿选帮凶”。

  从中信证券某营业部涉嫌擅改思源电气股改投票,到博汇纸业、郑州煤电等涉嫌花钱买股改赞成票,从汇源通信曝出流通股东若投赞成票就送酒的笑料,到地球人都知道的“广发黑幕”……2005年“投票门”层出不穷,管理层却稳如泰山,一切都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营业部收取上市公司的拜票费、上市公司拿钱买赞同票算不算贿选犯罪?上市公司股改费用、公关费用高达几千万的现象是否正常?这些钱究竟用到了何处?这些重大的问题似乎并没有引起管理层的关注,而如推出G股指数这样可有可无的事情,却成为有些人眼中的头等大事。

  卷入“投票门”的上市公司也许认为自己拿钱买票并不是什么违法行为,这与只承认自己收取钱财但不认为有罪的王小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005之最

  1.最牛的股票——G天威

  2005年涨幅182.13%。该股携新

能源概念,成为G股板块的龙头股,虽然概念对业绩的贡献影响程度尚未可知,但买盘的力量全不理会这些。

  2.最熊的股票——S T太光

  ST太光全年跌幅81.34%,年初股价15.22元,7月21日最低曾跌至2.05元,年底收盘2.85元,全年股价下跌了81.34%。

  3.最大升势——7月19日至9月20日

  上证综指从1014.35点上涨到1212.62点,涨幅19.55%,这是继2004年(全年最大上涨19%)后,又是一次中国股市有史以来的A股最小涨幅。

  4.最活跃的股票——

中国联通、甬成功

  中国联通以427.06亿元的成交金额位居两市成交之最,这是它连续第3年获得该项目冠军,等于成交稀疏最少的112只股票的总和。甬成功以1648.47%摘得换手率之最,一年之中,流通股基本上是16次易手,平均三个星期便有一次全部换手。

  5.成交最小的股票——金宇车城

  2005年全年换手率3.66%,全年成交额2079.66万元,12月6日,全天成交0手,开辟了A股市场无成交纪录。2005年平均每个交易日成交仅75手。

  6.最受追捧的品种——权证

  上市被抢购不是新闻,上市即涨停就是新鲜事,更新鲜的连续3天涨停,武钢两权证双双在涨停板上呆了三天。宝钢权证11月16日单日换手率617%、成交额41.71亿元,上市84天,有52天日换手率在100%以上。12月5日,两市6只权证交易最大额达101.80亿元,当日全部A股成交78.91亿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