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油市亟待供需双向调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 08:29 中国证券报

  剑桥能源研究公司董事长丹尼尔·叶尔金

  高油价一般被视为坏消息,但在2005年,即使国际油价超过50美元一桶的水平,这也并没有被当作太坏的消息。因为,今年的高油价并不能反映地缘政治风险,而是经济全球化深化(特别是中国和印度能源需求的增加)、世界经济形势进一步向好的结果。

  但是一个供应紧张的市场势必离危机很近。2005年,墨西哥湾的飓风再次证明这样的观点。能源安全机制(包括战略原油储备)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其目的是为了应对中东地区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导致原油供应中断的风险,但它不是为了应付美国本身的石油生产出现中断的问题。结果,石油一时间竟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风险之一。而2006年国际能源的主要风险则在于:由突发事件导致新的供应中断、使脆弱的石油市场最终失去平衡。

  2006年也许会为石油市场的两大基本性问题提供答案。第一大问题是:

原油价格如何调节原油需求?需求增长缓慢或许有助于纾缓油价飙升的压力,这又可能导致世界经济的增长减速。当然,油价下跌也可能源自库存增加、石油利用效率的提高。人们是否会改变他们的驾驶方式——美国人能否放弃其钟爱的高油耗的SUVs(运动型多功能车),转而使用小轿车或混合动力汽车?2美元一加仑的汽油价格或许不足以改变美国人的驾驶习惯,汽油价格一旦超过3美元一加仑,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石油需求的巨幅增长主要还不是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而是电力紧缺。过去中国一部分电力缺口是由燃油发电来弥补的,而日益扩大的汽车市场将推升中国的石油需求。

  原油市场的第二大基本性问题——“资源短缺”一直困扰着2005年的国际油市。石油市场的供需失衡与亚洲地区不断增加的石油需求,以及油价可能继续上涨的各种暗示,导致投资者或消费者都认为,油价正处于上升触顶的过程之中,能源生产者、消费者及投资者都对此小心翼翼。一些悲观论者则喋喋不休地指出,油市上存在某种阴谋,即使他们的计算方法本身都是模糊不清的。

  2006年乃至今后若干年,更多的原油储备和可再生能源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注意。石油业,包括整个能源行业,目前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即如何满足今后的能源需求?他们要考虑为开辟新的供应源、更新基础设施而增加投资。规模和成本也都将继续上升,但从石油的角度而言,石油市场每次的“资源枯竭”都不是一样的。石油市场已经第五次传出“石油资源即将枯竭”的流言,(前四次是在19世纪8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20世纪70年代),当时就有人预言,石油行业将从高峰跌至谷底,而实际上,从上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原油生产能力已经增加了60%。

  我们预计,2004年-2010年,全球原油生产能力有望增加20%,从而使世界原油的供需关系在新的基础实现平衡。此外,如果地缘政治形势利好,2006年的全球原油生产能力还可能大幅提高。

  监管体制也许能为我们提供更清晰的能源供应前景。由于石油业多数企业都已经在美国上市,因此,美国证交会(SEC)对石油公司的监管几乎就成了全球性的监管。它要求石油公司从2006年起按照新的条例修改其相关的原油储备数据。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调整,目前的披露规则是依据30年前的勘探技术确定的,因此,石油公司提供给投资者的原油储备数据与他们实际的投资和潜在供应能力相去甚远。美国证交会2005年对这一披露规则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并决定从2006年起采用新的披露规则。它不仅有助于投资者了解石油公司的信息,而且更有助于廓清石油公司今后的原油供应能力。

  能源安全仍将是2006年的重要议题。石油市场的紧张局面和供应中断风险使石油成为了今年的热点,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宣布,明年8大工业国在莫斯科的首脑会晤期间,原油问题仍将是一个重要话题。普京曾表示,俄罗斯的充裕的石油资源将帮助俄罗斯重新恢复其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尽管大家都希望能源安全,但对它具体的含义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传统意义上的“能源安全”已经不足以描述能源市场的全部了(过去我们一直以中东地区不发生导致原油供应中断的风险定义为安全)。恐怖主义袭击和飓风肆虐导致墨西哥湾石油生产能力受损,我们对能源安全不能仅仅停留在1973年的水平上(当时阿拉伯国家发起石油禁运导致油价飙升),而应该把着眼点扩展到整个原油

供应链和石油基础设施。作为预防措施之一,石油业必须修建一个多元化、弹性的供应体系,扩大能源分配渠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