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2006年经济不会“大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 08:18 中国证券报

  各界对2005年经济担忧较多的是“顺差规模缩小”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客观地看,这个效应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但是,只要外贸政策和产业政策席操作得好,二者之间协调搭配得好,可以将这个效应降到最低。可供选择的操作策略,一是“产业互补”。二是“进出口互动”。

  发改委宏观院副院长陈东琪在连续3年保持9.5%左右的快速增长后,各界对未来几
年经济走向十分关注。从各方面迹象看,就像前3年上升期没有“大起”一样,2005年的中国经济不会发生方向性逆转,不会出现“大跌”,保持较快的增速仍是可以预期的。这可以从主、客观两方面来把握。

  从客观看,前期活跃的增长因素,如城镇化、工业化、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服务业发展加快,东中西互动型区域协调发展促使后发经济增长持续提速,城、乡恩格尔系数下降和消费结构升级促使城、乡居民大宗消费增加,以及微观经济活动中人力资本贡献度提高,要素生产率提升等,都会继续使整个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从主观看,自“非典”以来政府实施的

宏观调控一直追求的是“平稳较快增长及其可持续性”,以预调、微调、区别对待和灵活运用“组合拳”、“点刹”等调控方式,在上升阶段控制“加速度”,防止“局部过热”变为“全面过热”,避免高通胀,将经济增长、通胀和其他相关指标均控制在“宏观调控箱”或“政策目标区间”以内。近3年来,国民经济运行中虽然出现了煤电油运紧张和少数几个月CPI超过5%的情形,但总体经济运行良好,没有出现“大起”。在随后几年的周期性调整阶段,政府宏观调控同样会以预调、微调、区别对待及“点调节”等方式,控制经济向下调整的速率、幅度,防止“局部过冷”变为“全面过冷”,避免通货紧缩。比如,在进一步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控制依然过快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时,为了保持内需的正常扩大,缓解产能过剩和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宏观调控将更加着力于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通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途径扩大大众消费需求;在市场价格水平预期下降时,宏观调控可通过提高稀缺资源品价格、出台前期延缓出台的公用事业提价改革等措施,防出现通缩;在整个经济景气度趋于下降时,政府可灵活调节财税、信贷工具,保持正常的货币、信贷增长,稳住市场预期和人气,防止经济出现“大落”。只要宏观调控有所作为,经济周期性调整阶段完全可以将经济稳定在合理区间内,继续保持区间意义上的平稳较快增长趋势。

  2005年,全球经济可能降温,我国外需扩大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出口市场空间将受到愈亦增加的挤压。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和国际市场背景,应当在继续坚持扩大内需政策同时,特别注意改善对外政策操作的技巧,提高措施操作的灵活性和弹性,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政策工具如

人民币汇率等市场参数的调节应当更为谨慎,应在始终坚持“主权性、可空性和渐进性”原则基础上,继续保持微调的姿态,防止不确定性累积和放大带来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2005年实施“双稳健政策”能否像2004年一样带给市场和整个国民经济稳中求进,关键在于货币政策既要保持总体取向上的稳健,又要求利率、汇率、基础货币投放等具体金融措施的操作始终体现稳健精神,保持较为中性一些的姿态,每次调控动作不能过急、过大、过猛。

  各界对2005年经济担忧较多的是“顺差规模缩小”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客观地看,这个效应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但是,只要外贸政策和产业政策席操作得好,二者之间协调搭配得好,可以将这个效应降到最低。可供选择的操作策略,一是“产业互补”。既要在工业内部限制资源型工业发展,又要促进技术进步水平较高的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加快发展。二是“进出口互动”。既要努力扩大国内市场短缺程度较高的战略物资、技术产品进口的规模,增加我国对贸易伙伴的需求,减缓外贸不平衡的外部压力,又要通过调整出口政策导向进一步调整出口的结构,限制资源型产品、单纯出口创汇型产品的出口,促进技术含量较高的中高端制造品、由人力资本创造和形成的服务的出口。实施这种“限制”和“促进”的“双向操作”,可以降低“单向调控”的紧缩效应,减缓顺差规模缩小对经济增长的冲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